关灯
护眼
字体:

家有逆子无人送终?老娘掀桌就干(235)

作者:书云月 阅读记录

张春花让丫环看好两个孩子,必须盯着。

“在有些人眼中,庶出的女儿就是低廉物品。”

“那些庶出的女孩本身也想选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人家。”

“想为自己扑一个相对好一点的命。”她叹一口气。

赵巧珍听这些话后,也就不再笑话了,“这官家的小姐,岂不是过得比我们以前还惨。”

张春花摇摇头,“你是幸运的,并不代表每个乡下的姑娘都幸运。”

“童养媳,典妻,为妾,为奴,为妓,这些事情哪里都有。”

赵巧珍郁闷了,“那怎么办?凭啥女娃这么可怜!”

“女娃可怜的更多一些,男娃也有被卖的。”

“我们尽量去多帮助一些人,我打算开女子学堂。”

“每天教一个小时的字,其他时间教各种本事。”

“可以学医,学药,也可以学算术,做酒,炒茶等。”张春花想做的事情很多。

她有三个女儿,她更希望女子在这个世上多一些出路。

为男人说话的人很多,可为女人说话的声音太小,太少。

老天爷给她一次重生的机会,一定不是让她做个享福的国公夫人。

“姐,反正我跟你后面干。”

“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咱们要跟这世道拼了!”赵巧珍握着拳头,她本事不大,但是听话。

听姐姐的话,听儿子的话。

至于男人的话,说得对听,不对就不听。

他们夫妻两个人都听儿子的话,儿子最有本事。

“好,我们姐妹一起做,也不枉费人世间走一回。”张春花笑着说。

这些事情都跟丈夫商量过,也跟太后娘娘说过。

他们都是非常赞同,让她放手去做。

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地给地,总之全力支持。

春希女子学堂,太后娘娘亲笔题名。

在京城一口气开了六个,风风火火地搞起来。

张春花不用给孩子喂奶,所以她每天都要花四个时辰在这些学堂上。

张彩云跟张彩霞,杜大妮都被她安排在重要位置。

赵巧珍是带着小儿子管离家最近的一个女子学堂就好。

第一步最难的就是招生。

普通家庭不愿意让女娃抛头露面,穷苦家庭女娃要在家里干活。

只有一些商户跟官员家里,将女儿送过来。

这是为了拉上跟国公府的关系,并不是他们从心底认可这件事。

一个月过去,张春花有些受挫。

六个学堂,一共招生不到一百个。

第171章 索性说清楚

傅瑾奕看着夫人唉声叹气,放下笔,将计划书递过去。

“有问题,就解决问题。”

“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张春花捧过去一看,然后喜出望外,“夫君,你真是神了。”

“你怎么知道我需要这个。”

她有脑子,但不多。

傅瑾奕不一样,他有脑子,有很多。

还会主动观察,帮着家里人解决问题。

找男人,就要找这样的。

她美滋滋地开始研究,遇到不懂的就一起讨论。

傅瑾奕催她吃饭,一边吃一边谈,一不小心吃了两碗饭,一碗汤。

张春花饭后消食,接着跟他讨论。

最后确定出几条可行方案,那就是女子学堂可以跟前来读书的女娃签契约。

包工作机会,并且读书期间包吃包住。

吃喝住的问题解决,还教技能,一年结业就可以去工坊上工,拿工钱。

当然,工坊女工的家人必须签字,三年到十年不等的长约,根据年龄来。

这样就避免很多小姑娘在十岁之前被家里人卖出去。

甚至不到十二岁,就开始生孩子,这一关有一半以上的女子闯不过去,死亡率极高。

此法可行,就是前期要投入的钱多一些。

张春花不在乎,这钱她出了。

而且女娃到女子学堂,可以自己摁手印,然后县衙带人去村子里找村长,女娃父母再签字。

等于是女子学堂跟衙门合作,增加可信度的同时,还能震慑住那些大人们。

给更多的女娃,一个生路的出口。

张春花带人每天在外面跑,很快六个学堂就招了三千人。

已经达到极限,她停下来招生。

就专心监督夫子们教学。

纯女子学堂,用的也全部都是各行各业的女夫子。

这让本来很忐忑的学生们,一个个都放下心来。

领悟能力强的孩子,三个月后就可以入工坊,工钱第一个月要扣一半。

随后就正常发,勤快的女娃,一天能挣到一百多文钱。

那些拿到工钱的女娃家庭,一个个都帮着宣传。

毕竟小女娃们,正常卖出去的价格也就几两银子。

送到女子学堂后,快的话一年不到就挣回来,后面还会源源不断地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