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这间距,太密了阳光照不到,甘蔗长不壮;太稀了又浪费地儿,产量上不去。
我一般都是行距大一点,这样每根甘蔗都能照到太阳,你看,这里有不少鸟停留,它们的粪便就当施肥了,现在也不用怎么操心。
我这些呀,成熟了也就给家里的孩子吃一吃,村里的孩子吃一吃。”
说着,豪爽的给他们砍了一根。
孙耀武很有眼力见的接了过来,帮着老大爷处理甘蔗。
然后用刀砍了三节,几人分了分。
姜糖吃了一口,惊讶道:“这甘蔗真甜,汁水也多。”
孙茂民也点头应着。
姜糖蹲下身,仔细瞧着甘蔗根部的土壤,又问道:“大爷,听说甘蔗不太好种。”
第158章 :种苗
大爷爽朗的笑了下:“你这小同志懂的挺多,培育甘蔗苗你也知道啊,真是了不得。
这甘蔗啊,前期的时候保持就行,中期的时候要多施肥啊,鸡鸭的粪便都行,当然我这些也没怎么施肥。”
姜糖点了点头,看着大爷这些甘蔗,觉得种的挺好。
看着乱,但很有秩序的在生长:“大爷,您这河边种的这些杂七杂八的草啊花啊,也是有讲究的吧?”
大爷见她看的挺仔细,很欣慰的笑着道“那可不!这些都是我种植多年的经验。甘蔗地里有些杂草没坏处。
你看这些,狗牙,白茅,它们根系发达,可以不让泥土流失那么快,泥土不流失,秋季雨水多,也能阻挡一些河水蔓延,可有用了。”
姜糖点着头,暗暗的为大爷的绝招点赞。
“大爷,您这套经验不错,我们那里也是有个很大的河滩,就去用用您这方法,看看能不能阻挡河水。”
老农点点头:“每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你们也可以回去试试。不一定能行,但甘蔗长得应该不会差。”
“大爷,您这甘蔗不少呢,自己能吃的完吗?”
“吃不完,都分给了村里的孩子们。
有时候也会烂在地里。
我主要是闲暇种一种,再有,我房子离河滩近,种些甘蔗,也能挡下秋季的河水。”
“大爷,我看你这甘蔗不少,我们需要的量也大,你这边的这些,我能帮你要完,您看看,想要些什么。米面粮油我都能弄来。”
大爷忙摇头拒绝:“你们这是让我犯错误。”
孙茂民忙道:“大爷,我们是公家买,不是个人买卖,您放心。”
姜糖想到了某小二的话,走到大爷身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嘀嘀咕咕的,不知道说了什么。
没一会儿,大爷就走了。
姜糖赶紧给孙茂民道:“谈妥了,就这么一大片,五十块钱,外加两袋二和面。这两个镰刀,你们两个赶紧砍。”
“面咱们村里有,但没带啊。”
“先把钱给他,孙同志你去给他结账吧。咱们偷偷的砍。就当不认识他。”
“行。不过咱们两个车能拉完吗?”
“拉不完今天下午再来一趟。顺便把面给人家带回来。”
孙茂民偷偷的去跟老农结完账,回来也加入了砍甘蔗的队伍中,他们三个人,砍了一个多小时。
把两辆车装的老高了,姜糖怕他们走了以后,老农偷偷的砍一些回去。
所以三人商量了下,留下姜糖在这边看着。
从县里到他们村子,至少要三个小时。
更别说拉着那么多的甘蔗。
姜糖懊恼带的人少了她也没想到老农会种这么多。
等人的这几个小时,姜糖跑去和老农聊了许久。
问的大多都是老农治理水患的事儿。
最后聊的投机,姜糖给他留了十几根的甘蔗。
老农笑了:“不用留,你们砍的根子,过段时间它们自己又会发出来新芽。”
“这样啊,我们第一次种甘蔗,还真不懂,大爷,如果我们村遇到不懂的,能不能请你过去帮忙指导下。干接管送,管饭。”
“这事儿行。”
孙茂民和孙耀武来的时候,带了两袋子的二和面,还多带了两个人。
人多效率高,剩下的半个小时就装车完成了。
告别老农后,姜糖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回村里,找到了孙队长,把老大爷种甘蔗的经验跟他聊了聊。
“孙队长,我觉得老大爷这个种植方法可以试一试,毕竟他在那边种了好多年,而且也是在河滩上,也是为了防秋季的雨水。”
孙队长点点头,只要有用愿意试一试:“咱们就试一试,左右就是这一年,之前也用了不少方法,不差这一次,咱们这次的甘蔗苗,老大爷那儿的数量不够啊。”
姜糖摇摇头:“不太够,明天我们再去趟十里铺农场,去那边看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