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卤汤后,姚如意赶忙笨手笨脚地用襻膊绑袖子开始整治今日的晚食。今儿试卖耽搁了时辰,弄得吃晚食有些晚了,幸好姚爷爷半晌午垫过肚子了,不然她这时候更要着急了。
她把豆角先掰成一段段,再把茄子洗净切断对半劈开用井水泡上,抓把葛根粉调成淀粉浆子拌上,就开始调料汁:酱油、白糖、盐和半碗清水;再切点蒜蓉,就可以下锅煸炒了。
今天她准备就做个简单的茄子炖豆角盖浇饭对付对付,饭早就蒸好了,在锅里温着呢,因为只要炒一个菜,很快就能做好。
添煤饼、起油锅,先煸豆角,再煎茄子,茄子煎到金黄软趴捞出来,最后用蒜蓉爆香后,把豆角和茄子一起混进去炒,浇上刚刚调的料汁,一倒进热油热锅里,只听“滋啦”一声,瞬间激起满灶房的白汽,蒸腾出浓浓酱香,此时便出锅。
盛出来时,姚如意便深深地嗅了一口,虽然没有辣椒,但已经足够香。
豆角脆嫩,茄子软糯,这菜拌饭喷香!
回身在碗橱里寻了个粗瓷海碗,盛上冒尖的大米饭,用饭勺压实,先把浓油赤酱的汤汁先浇在饭上,再舀起满满一大勺茄子炖豆角盖在上头,香得还端没进屋就被姚启钊闻见了。
他转过大方脸来,脸上还矜持着,但鼻尖一直不自觉地耸动着。
“阿爷对不住,今儿晚了,明儿定早些开饭。”姚如意用胳膊满桌子把垒得乱七八糟的书纸推到旁边去,笑眼弯弯递过竹箸,“您尝尝,看看这豆角到底中不中吃。”
姚启钊抖着手握住筷子,其实闻到味就知道好吃了,还倔强地嘀咕:“豆角奏是不中吃。”
但等他开始吃,且捧着饭碗,埋头用筷子扒着饭菜,呼噜呼噜地越吃越快后,姚如意也没有再问他豆角中不中吃。只是倒上一杯水搁在案头,便脚步轻快地退了出去。
她自己也端了碗满满的盖浇饭,倚着廊柱用饭。
刚刚看姚爷爷那吃相,她就知道,她学得挺好,如今一吃也在心里连连点头,茄肉吸饱了油盐酱醋,软烂得仿佛入口即化一般。豆角咬下去脆嫩又很有滋味,再配一勺融进了浓酱的米饭,暖意很快便自胃袋漫向四肢百骸。
虽说只是很简朴的一道盖浇饭,但吃得人有种热腾腾的满足感。
以前在家里,有外婆这样勤快的小老太太在,她没什么机会表现,现在试着做,煮饭烧菜做起来也不难嘛。
檐角星子渐明,她仰头望着,眼里漫着希冀,也一筷子一筷子、大口大口地吃得腮帮子都鼓起来。
她把碗里每一粒米都吃得干净。
肚子渐渐鼓胀而温暖,姚如意满足地呼出一大口气。
这世上再也没有比能好好吃饱更重要的事情了。
**
就在姚家关了门吃晚饭之时,国子监夹巷口,也有杂役陆续举着长竹竿陆续上灯,夜色深沉,除了国子监住宿的学馆里有几个学子在沐浴时荒腔走板地高歌,这巷子里倒还显得清净。
秋风穿过巷弄低徊游走,拂动每家每户檐角门前的灯笼,一团团暖光,照得青石板上灯影曳动。
值守的老厢军将两条腿高架在凌乱的桌案上,整个人往后倚靠在吱呀作响的藤编圈椅里,正一边剥茶卤鸡子儿吃一边哼着勾栏小曲,心里还在唏嘘姚家那腼腆的小娘子竟也能豁出脸面操持起这种引车贩浆之事了,可见是家道落败极了,才会如此。
惨呐哎~咿咿咿呀呀~
正唱着呢,就这么巧,值房前忽而来了个人,笃笃地敲了敲窗子。
这时辰国子监的大小官吏、博士应当都下值了啊,老厢军忙囫囵咽了鸡子儿,用胳膊肘向上推抬起窗子,不耐烦地伸出脑袋一瞧:“哪个?”
窗前立着个裹头巾的长脸中年妇人,细瞅倒有几分眼熟。
伍氏腰系粗布围裙,手拎着一条用草绳穿过鱼鳃的桂花鱼,忙跟值守的厢军赔着笑脸:“军爷真是贵人多忘事,不过大半日不见,您不认得奴家了?奴家是姚博士的侄媳妇啊,这段时日常在此处出入走动的。您再仔细瞧瞧!真没骗人!”
那厢军这才懒散地趿着鞋晃出来,举起油灯将她上下打量,认出来了,问:“这会子来作甚?”
伍氏举着手里的鱼,笑道:“再怎么着也是亲戚,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哪能真的什么都撩开手啊?这不是不放心吗?哎呀您不知晓,我那堂侄女十指不沾阳春水,真是什么也不会做。我这在家半日心突突直跳,都不知爷孙俩吃上饭了没有?正好家里得了几条鱼,我家官人便说罢了罢了,嘱咐我也给堂叔送一条来,给他补补身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