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从胡商们那儿学的做法,茶汤煮沸后兑入乳酪,茶汤色白如真雪,茶底又香,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尤其如今这时节,热乎乎一盏乳茶下肚,一日读书都有精神。”
丛伯细细解释,又对他笑道:“郎君也莫要误会,牛乳难得,汴京城里百户人家,只有十户能喝得起牛乳,所以物以稀为贵。自然,平日里一文两文的枣汤、姜茶这儿也是常供的。不过,这乳茶也不是常有的,还得看州桥早市上可有牵牛来卖乳的贩子。今儿开业,我们家小娘子与郊外的满丰农场提前订了鲜乳、炒乳和奶酥,又特意叫人熬煮后送来,故才有这么些,明儿只怕便没了,郎君若是要尝尝鲜,尽可来上一盏。”
卢昉恍然,大宋如今与辽金皆有互市,西域茶马贸易也十分兴盛,这些吃法随商队入汴京也有耳闻,只是先前不曾有这么些花样,大多也就写着酪浆之流……他心想着,但又拿眼瞄了一眼食单,只觉着其他的茶名倒还能领会,大多与花香和茶底有关,只有那头一个不解其意,不由疑惑道:“何为伯牙绝弦?”
丛伯似乎已经也与旁人解释过千百次,搅动着稠糖,十分熟练道:“郎君且听,此茶取‘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意。您看这盏中,浮雪为山,青汤为水,琴意喻茶香之清扬,知音喻茶乳之相融,绝弦喻余韵之悠长。唯有懂茶、爱茶之人,才能是这杯茶的知音呐。”
卢昉再次明悟,心里更为姚小娘子的巧思而钦佩,而且……他当然是姚小娘子的知音!便跃跃欲试掏出因大肆购物而瘪得只剩一层皮的荷包,幸好里面还有七八十个铜板,立刻便点上:“伯牙绝弦来一盏!”
正数铜板呢,又听丛伯递来一块写了字迹的洒金纸笺,道:“郎君要不要再称些茶点吃?这乳茶配上茶点,滋味更妙。今儿有新点心呢,咱这儿有状元糕、蜂蜜金桔饼、辣片儿、果脯、梅花酥、春卷酥……”
丛伯还没说完,卢昉便见其中有一行写着雪云饼、松雪酥,但又被划去了,便道:“这两样又是何物啊?”
“这是我们小娘子自家做的米饼,香极了,可惜量少已售罄。”丛伯嘿笑,指了指后头长桌上大马金刀坐着的耿灏,“全被那位耿郎君买去了。”
卢昉遗憾地选了状元糕,扭头一看,耿灏一人几乎霸占了整张长桌,桌上两三个大包袱皮,装满了买的东西,堆积如山。桌上不仅有数盏乳茶,几碟子米饼正吃着,旁边还用食盒装了两盒。
看得他咂舌,耿灏竟然买了这样多啊?
没过一会儿,丛伯便以烧得油润晶亮的白陶茶碗盛着乳白茶汤,配上三块压成海棠花形的状元糕,用托盘端给他了。
或许是茶室里茶汤昂贵,有些学子只进来买些点心或是寻常现成的枣汤,因此丛伯并不算忙碌,隔三差五调一杯乳茶,还有空从柜台处出来收拾桌子。
卢昉端着托盘,四下张望,其他小桌都已坐满,只好硬着头皮付耿灏道:“叨扰耿兄,劳驾腾个座儿。”
耿灏头都不扭一下,咔嚓咔嚓地啃着脆脆的米饼,端着茶碗吹了吹,舒坦地喝一大口,才从鼻子里哼出来一声算应了。
耿家这公子是国子监里出名的傲,且脾气不好,卢昉之前和他踢过回蹴鞠,对面有人不慎把鞠球踢到耿灏脑袋上,后来一整场耿灏也不管什么输赢了,一直追着人家往人脑门上踢。
他便小心地沿着桌边坐下来,想着离他远一点,但见他吃得实在太香,忍不住问道:“这便是单子上售罄的那个茶点么?味道如何?”
耿灏本来懒得理他,给他让了座儿已经算自己大度了,这人怎么还自来熟似的,馋上他的米饼了。但看卢昉那好奇地伸着脖子看的模样,他虽心里嫌弃,却还是念在之前与他踢过蹴鞠的份上,将手边的碟子往他那儿一推:“你自个尝一口不就知道了?”
不吃白不吃,卢昉也不是客气的人,谢过一声便取了一块,先拿在手里反复端详。果然是与外头卖的炒米饼、炒米糖、米锅巴都不大一样,外头的大多切成厚厚一块,用炒过的米花用糖搅在一起,吃起来是另一种风味。但姚小娘子做的米饼却很细腻,已看不出米粒的形状,拿在手里很轻,椭圆表面还沾着微微发黄的粉粒,凑近了闻有种鲜甜味,看着似乎没什么特别的,但他咬下去一口,两眼便锃亮。
“嗯!好吃!这也太好吃了!”
米饼在齿间碎成万千片,先是尝到烤过后的燥香,之后立刻被满嘴特别的鲜甜裹住了,那味道不同于他此前吃过的任何一种点心,叫他吃得愣神,半晌才发现旁边耿灏那掩饰不住的嫌弃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