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诸事宜(240)

作者:清疏影 阅读记录

......

他想起他和朱时宜的这道缘。

也是在那千里之外、水碧山青之地,他遇见了她;也是在如此众人簇拥下,她在台上,歌声袅袅、熠熠生辉,他第一次动了心;也是在这样亮的月下,她和他渐渐熟络、松懈心绪,他第一次和她谈心。

此情此景,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

她对千里之外的男人,也会动心吗?

......

潘岳给林昶任发信息,刚打几个字,心里的火按捺不住,他直接给林昶任拨去语音。

“兄弟,她在哪里?”

“......谁?”

“朱时宜。”

“你......”

“回头解释。”

“景瓷镇浮梁古镇景区!”

......

几分钟内,潘岳订好机票、查找路线、租好车、带上证件、三五下收好包、告别父母,直直向外奔去。

......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朱时宜动心了吗?

如果她动了心,她会不会也对这个男的动心?

去机场路上。

研发部职工来电:“潘总,您明天能回锦蓉吗?合作商那边,张总想请我们这边吃个午饭,讨论下新一年的合作计划。”

“......明天中午不行。

我和张总说一声,推到晚上,我们请他,晚点确定以后回复你。”

--

瑶梁古镇。

今夜,花前却无月下,乌云顶漫天。

今日是大年十四。瑶梁地小,白天还有些游客,留宿的却极少,到了夜晚,几乎无人,古镇噤若寒蝉,谧然无声。

大年还没过完,山林深处的瑶梁却像一座空镇。明天就是元宵,听镇上人说明晚有本地舞龙演出,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热闹些。

遗憾的是,朱时宜没机会体验了,这是她在瑶梁的最后一个夜晚。

明天,就要见到她心心念念的人了。

潘岳,他还好吗?他的父亲怎么样了?明天去找他,他会见她的吧?他心情不好,要向他表白吗?成不成功另说,别人正伤心,讲这些不太好吧?

......可还要拖下去吗?还要拖到什么时候?

......

朱时宜有些心烦,心随缘至,她打算到古镇再走走。

独行于青石板巷,且听瑶河送流水,不知晚风送谁家。灯火阑珊处,街巷纸灯高高挂。

“小姑娘,”耳边传来一声呼唤,“要不要来买些烟花?”

朱时宜回神,目光随声寻去,店主婆婆笑得和蔼。

朱时宜愣了下:“好。”

巷角的小店爬满青藤,遍布岁月的痕迹。

她走了进去。

店里东西不多,没有什么新潮的东西,就是一些烟、酒、盐、油、饮料,还有些小零食,这五彩斑斓的包装,一看就是小朋友爱吃的东西。

“来看看你要些什么,”婆婆热情介绍,“这有摔炮、冲天炮、母鸡下蛋,还有仙女棒,还有吃的,要不要来一点?”

“不用啦阿姨,我吃饱了的,”朱时宜拿了把仙女棒,想了想,又多拿了一把,“多少钱?”

“二十块,小姑娘。”

朱时宜应声,扫码付款,扫出来的付款头像却是个带着娃的年轻人。

“对了阿姨,有打火机吗?我要买一个,多少钱?”

“不用不用,送你,”婆婆塞了个火机来,热情道,“我今天一整天都没开过张,多亏有你来。你这么好的人,这打火机的钱我怎么能收!”

朱时宜心一暖,回了个甜甜的笑:“谢谢!”

郁结整天的心情稍稍缓释。

买完单,婆婆拉着朱时宜,关切地闲问——是游客吧?在瑶梁玩几天?住哪里?住瑶河民宿呀!挺好的,柴老板她认识,早年在城里打工伤了腰,才回镇里来的......

朱时宜闲来无事,就坐在小店里听。

婆婆的话题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最后讲到她的孩子,儿子在省城打工,刚生了小孩,城里日子过得拮据;女儿嫁得还行,在外省成了家,可过年也不怎么回来了......

朱时宜一边听一边点头,她猜,刚刚那付款码,估摸就是婆婆儿子的。

“我们乡下人,去了大城市,见过那些繁华,就很难再回来咯......”婆婆轻叹,“不过咱这一辈人,也就希望儿女过得幸福。我们在乡下,守着家,儿女在城里,要是生活压力大,背后也能有个退路。”

......

这座小镇,满目皆情感。

--

“小姑娘,有点晚了,我就先打烊了,你早点回去休息吧,注意安全啊!”婆婆收拾着东西。

“好的,阿姨您也是,”朱时宜想起明天要赶早班机,就问了句,“阿姨,您知道哪里能买点早餐吗?芝麻糊、面包什么的都行。”

“芝麻糊啊......”婆婆思索了一瞬,“可能有点难,我帮你打电话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