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这月灯是个如此认真的姑娘,想来,定然能把沈庭植的汤药照看得极好吧。
她记得月灯,那是一个有着白皙面孔,乌黑眼睛的倔丫头,有些认死理。
几个月后,月灯说要回家准备嫁人,沈忆还觉得有些惋惜,因为在沈府,像月灯这样伶俐踏实的丫鬟并不多。
那日她去水云庭请安,正巧看见月灯拜别沈夫人出来,两人迎面遇上,便站在廊下聊了几句。
说的什么大都已经忘了,沈忆只记得这个看起来娇柔倔强的姑娘,认真地问她:“大姑娘,若是一个女子,不想依靠别人,也不愿成家,但不想受人指点非议,能够孤身一人就过得很好,能去哪里呢?”
说这话时,沈忆看到她眸子里淡淡的哀伤和迷茫,像林间迷途的鹿,却又有种倔强的执着。
沈忆想了想,笑道:“可以去梁地看看,梁地对女子没有那么多束缚,女人就算不嫁人也能靠自己安身立命,过得很好。”
月灯想了想,深深一福:“月灯知道了,多谢大姑娘。”
她转身离开。
那个娇小的浅碧色身影背着一个蓝色包袱,迈着缓慢又坚定的步子,消失在垂花门后。
沈忆说过后,并未放在心上,也并不在意月灯是不是真的舍得放下家中亲人,去一个远在千里之外、只在传言之中听说过的陌生地方。
所以在阿宋说出月灯这个名字之时,沈忆不是不惊讶的。
月灯竟真的来了梁地,还恰好就定居在了帝巳城,甚至遇到了宋一。
果真是世事变幻无常,难以预料。
沈忆问道:“昨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和月灯又有什么关系,宋一说了吗?”
阿宋摇头:“别的他什么也没说。”
沈忆道:“你去告诉他,让他安心养伤,等身子养好了再回京,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可告诉我。”
宋一听起来伤得很重,沈忆多少还是放心不下,计划着抽空去看看他,谁知这个时候,京中忽然来了旨意。
关于孔雀楼和私造军火之事,朝中终于有了决断。
皇帝震怒,令季祐风即刻将秦峰青、何玉良等人押送入京,案件已交由大理寺查办,新任命的帝巳城刺史及司马已在赶来上任的途中。
收到旨意之后,众人连夜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返京。
因时间紧急,沈忆又听阿宋说宋一已没有性命之忧,最后还是没去看宋一。
临走前,沈忆抽空去了一趟西街胡同,将一个小姑娘亲自送去了北城的一户人家。
这户夫妇多年恩爱,但一直没有子嗣,两人一起经营一家糕点铺子,虽不算大富大贵,却也足以让小姑娘衣食无忧。
离开时,沈忆摸了摸小姑娘白白软软的脸蛋。
她的后半生,会一直有甜甜的糕点吃。
启程那天,是个难得的晴好天气,来时的雪已经化尽,城门前车马如流水,隐能窥得这座城邑曾经的盛况,沈忆最后朝树下的红衣女子望了一眼,对方笑盈盈地朝她挥了挥手,她没说话,转身上了马车。
枕月没有跟沈聿回京。
沈忆问她为什么。
“他不喜欢我呀。”她说。
“虽然我很喜欢他,可我知道,他这辈子也不会喜欢我的,我不想把一辈子浪费在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上。”
“世上还有很多长得好看的男人,我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就算没有—”
女人暧昧地朝她眨了下眼:“也还有女孩子呢。”
沈忆:“……”
过了一会,沈忆问:“你怎知他不喜欢你?”
枕月看她一眼,忽然叹了口气:“你呀。”
她怜爱地看着她:“你还太小,你不懂。”
沈忆无言。
枕月勾着手指示意她凑过来,附在她耳边轻轻说:“想不想知道,沈聿那河灯上写的是什么?”
沈忆不动声色道:“是什么?”
这讨厌的女人嫣然一笑:“不告诉你。”
又道:“想知道的话,自己去问他吧。”
沈忆面无表情地盯着她,可她却闭紧了嘴,一个字也问不出来了。
坐在马车上,沈忆回头望去,巍峨雄伟的帝巳城大门渐渐地远去了,这是一个平静安详的午后,金色灿烂的阳光透进窗子洒在她的面庞上,叫人浑身懒洋洋的,很想打个瞌睡。
她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的冬日午后,她靠在母后的肩膀上看书,午后阳光炽烈,她看了一会,忍不住揉了揉眼睛,母后将她拉进怀里,她的脑袋枕在母后的腿上,比枕着最松软的枕头还要舒服,她常常看不了一会,便睡了过去。
阳光刺眼,她下意识地把脸埋进母后怀里,鼻底全是淡淡的牡丹香气,是娘亲的味道,很好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