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她央他教她剑法,当时少年面上冷冷的,转天再见她时手里却多了把剑。彼时阿淮提剑站在和光堂的槐树下, 同她说的第一句话是:“用剑不讲虚势,讲剑意。你若一往无前, 对手自会未战先败。”
那是沈忆第一次觉出少年平静冷淡的表面下有怎样狠绝凶厉的心肠。
那一日, 当沈忆靠在树下想起这句话时, 也第一次隐隐触及了这位陌生养兄清冷深沉的皮囊之下, 有怎样一身冷绝肃杀的硬骨。
沈忆始终不认为这样的沈聿会被谁伤到。
虽曾听说沈聿在西北边境重伤垂死, 可毕竟她没有亲眼见到……她终是想象不出他垂死的样子。
可在这一刻, 沈忆终于知道了。
在沈聿极其缓慢地, 一步一步踩着渗进泥土里的血脚印向她走来的这一刻, 沈忆终于知道, 这个男人并非刀枪不入,只是他太擅长伪装和欺骗,他执着地想要骗过所有人,包括他自己。
眼睛一阵刺痛,沈忆慢慢地别开脸,垂下眼看着地面,动了动喉咙,强压下喉间干涩的痛。
耳边响起瑾王不屑的嗤笑:“沈聿,你打仗的天赋再过人,也不必自大到这个地步,竟妄想以一人之力对抗本王和卫卿的近十万大军吧。”
视野里出现男人的黑靴,鞋面被血迹浸染得斑驳深浅不一,沈忆盯着鞋面 ,听沈聿仍十分平稳淡漠的声线:“沈某自然没有以一敌万这样的好本事,但若说是领着卫大人带来的援兵打场胜仗,沈某自问还是能胜任的。”
沈忆怔了下,反应过来后,立即抬头看向卫云长。
瑾王脸色微变,冷笑道:“沈将军这话,本王怎么听不懂了?卫卿专为本王联络四方借来的兵,为何要听你指挥?”
“何况——”瑾王不动声色地扫一眼卫云长,意味不明地道,“卫卿看重家人,自然是对本王极尽忠心。”
他有意无意地咬重“家人”二字。
在场众人皆知,卫云长的妻子是瑾王的表妹,兄妹二人自小关系不错,因此便下意识都以为瑾王这句话是在打亲情牌,好拉拢卫云长,一时都没往别处想。
唯有卫云长,听到这话之后,冷冷看了瑾王一眼。
沈聿也不解释,只道:“卫大人,你要的人,沈某全须全尾地为你带出来了,你答应沈某的条件,是不是也该兑现了?”
几人俱是一怔。
人?什么人?
随着卫云长抬起眼看向藏书阁的殿门,众人才意识到,门口竟还站着人,只是一直没随沈聿进来。
是一个年轻的女人,长发垂落,荆钗素裙,虽仪容不整却并不叫人觉着狼狈,眸光沉静柔和地望着这边。她两只手分别牵着一个男孩,两个孩子都紧抿着唇,似是在拼命压抑着不哭出来。
卫云长克制着收回视线,再看向沈聿时,神色难免复杂起来。
两日前,瑾王起事的前一天,卫云长那几日为了联系军队在京畿各地已经来往奔波数次,连续几晚没睡一个囫囵觉,眼看第二天就要随瑾王逼宫,生死难料,卫云长连夜赶回了山下小院,准备同妻儿道别。
谁知推开院门,竟是满院狼藉。
水田里小小的幼苗被践踏得歪七扭八,葡萄架塌在地上,紫黑色的果肉堆着散发着酸臭,妻子钟爱的那把摇椅被人劈了一刀,巨大的裂缝蜿蜒而下,狰狞丑陋。
他奔入屋内,亦是空无一人,唯有桌子上一张字条——“本王自会好好照顾表妹和两个外甥,卫卿只管专心筹划大业”。
字迹潦草,一笔一划都透着那个人的狂妄和高高在上。
卫云长大手一攥,几乎将字条生生捏碎。
他在屋内枯坐一夜,翌日天亮,便去了行宫。
只他去见的人并不是瑾王,而是沈聿。
事实证明,这一次,他没看错人。
瑾王必是派了大批顶尖高手看守这母子三人,而沈聿为了尽量不惊动瑾王,定然不会带太多人马进行搜救……完全可以想见,沈聿是用这满身鲜血,换了他妻儿毫发无损。
卫云长深深看一眼沈聿,抱拳郑重道:“大恩不言谢,卫某定铭记在心。”
沈聿咳了两声,面上终于露出浅浅笑意:“那么卫大人,是决定好了?”
卫云长看向瑾王。
在看到门前一大两小三个身影的那一刻,瑾王就明白了一切。
此刻对上卫云长的视线,瑾王的声音绷得仿佛一张拉满的弓弦,他咬着牙:“卫云长,你摸着良心说,这么多年来,本王何曾亏待过你?即便是这次也只是软禁你妻儿,绝无丝毫凌辱!你本就不同意逼宫,谁知道你会不会倒戈相向?本王想确保万无一失,难道有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