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是档节目。”杨晟的激光笔在“区块链存证”六个字上画出红色光圈,“我们要打造的是全球首个透明化AI养成生态系统。”光斑移动时像手术刀划开传统选秀的遮羞布,“每位观众都是这个数字生命的共同缔造者。”
质疑声如预料般响起。运营总监推了推眼镜:“观众怎么会相信自己的微表情数据没被滥用?这年头连智能冰箱都在偷偷收集隐私。”
“《情感数据白皮书》。”杨晟按下遥控器,幕布切换成三维流程图,“就像上市公司披露财报。”他指尖轻划,演示视频中观众通过APP自主选择数据维度:前置摄像头捕捉的微表情波动、环境麦克风分析的声纹频率、智能手表同步的皮肤电反应。
王晅突然把钢笔往桌上一拍,金属与玻璃的碰撞声让所有人一颤:“隐私红线碰不得!去年韩国那档AI相亲节目怎么死的?就因为用了心率数据匹配!”
“所以我们准备了双重保险。”杨晟嘴角扬起胜券在握的弧度。投影切换成华北影视基地的透明数据中心设计图,玻璃幕墙后可见服务器数组闪烁的蓝光,“诺奖得主坐镇的伦理委员会,加上即时公开的模型训练过程。”他顿了顿,“就像把后厨做成全景餐厅。”
当积分兑换体系展示时,会议室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全息贵宾席、AI皮肤设计权、甚至能决定选手命运的“量子票”,每个选项都在挑战传统选秀的边界。
“我建议增加’量子共感时刻‘。”王晅突然在平板调出设计图,“舞台穹顶部署的光纤传感器,能把观众的情绪波动即时渲染成色温变化。”他的指尖在空气中画出波浪线,“当表演达到高潮,AI会把全场心跳声混音进伴奏——这才是真正的灵魂共振。”
杨晟眼中闪过惊讶,随即补充:“再展示’情感共鸣云图‘,标注比如’5%观众在1分17秒产生母爱情绪‘。”两人视线相接,像两台超级计算机完成了数据同步。
咖啡机发出疲惫的嗡鸣,三个小时的脑力激荡让会议室弥漫着硝烟味。杨晟早已脱下西装,挽起的袖口露出小臂上未消的指痕。
“原先的赛程太黑箱了。”他敲击平板调出最终方案。神经接驳VR舱的示意图让众人屏息,选手将通过脑波选曲,延迟超过0.3秒就会触发“记忆闪电”惩罚特效。而“Nova人格光谱”系统,会将选手特质匹配成经典港片角色造型。
淘汰机制更是残酷又浪漫:末位选手将收到空白人生简历,而他们的数据将永远留在“星辰”心理辅导AI里——这个由观众快乐数据训练的系统,将免费接入全国高校。
当王晅提出粤剧情感数据的“银河展览”计画时,杨晟突然想起叶观澜书房里那本《香港电影黄金时代》。他松了松领带,喉结上的咬痕若隐若现:“再加个’文化基因库‘,把观众对非遗的反应数据化传承。”
窗外的日影已经西斜,智能玻璃自动调暗。两位助理抱着披萨盒进来时,众人还沉浸在“痛传感试”的争议中——仿生人导师该用多大力道戳选手的泪痣才能既戏剧又安全?
会议室内的空气彷佛凝固了,浓烈的咖啡香与清冽的茶香在空调气流中厮杀。电子钟的数字无声地跳动着——从09:00到12:00,猩红的LED像在灼烧每个人的视网膜。
幕布上的数据不断更新,杨晟与王晅的争论时而激烈,时而默契。两位企业代表在会议席间,情绪起伏如同过山车,时而拍桌怒目,时而沉默寡言。
最终,经过一番激烈(划掉)和谐沟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决定正式激活项目。
窗外正午的阳光穿透玻璃,将这双方握手的剪影烙在满是涂鸦的白板上——那里还残留着被反覆擦改七次的预算数字。
招商问题紧随其后,成了亟待解决的烫手山芋。
会议结束后,杨晟和王晅默契地各自沉默,连一个眼神交流都欠奉,各自转身离开,背影都带着未消的火药味。
杨晟回到办公室,先冲进休息室,冷水狠狠拍在脸上,水珠顺着下颌滴落,像是要洗掉刚才会议上的憋屈。他拉开冰箱,一口气灌下四瓶红牛,铝罐被捏得咔咔作响,最后被他随手丢进垃圾桶,发出“哐当”一声闷响。
他重重坐回办公椅,指节抵着太阳xue,闭眼深呼吸——今天要不是叶观澜提前给他恶补了一堆数据,他怕是要被王晅那张刻薄的嘴怼得当场掀桌。
电话拨通,几乎只响了一声就被接起,叶观澜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沉稳得像一潭深水:“结束了?”
“结束了——”杨晟拖长音调,扯开两颗衬衫扣子,翡翠貔貅吊坠随着他的动作晃出一道幽绿的弧光,“王晅那小子,整整损了我两小时!说我连AI和人工智障都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