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晟那边电话接通,先是寒暄了几句,随后进入正题。他对着话筒切换成闽南语,语气轻松而自然。
“阿叔,当年你在汕头码头……”
“停!”林耀宗在电话那头打断了他,语气中带着几分笑意,“加三场马六甲华侨学校的戏,服装用我太太的娘惹绣品。”
王晅迅速翻出预算表,手指在数字上快速滑动,最后给了杨晟一个准确数字。
“要加二百四十万!”
“从我的分红里扣。”杨晟抓起钢笔,在补充协议上迅速签下自己的名字,语气轻松,“顺便告诉林太太,我拍到了她祖父在怡保开矿时的老照片。”
挂了电话后,叶观澜盯着他看,目光中带着几分探究。杨晟被盯得有些心虚,但他很快调整了表情,露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好在叶观澜没拆穿他说谎的事情,兵不厌诈嘛,半真半假混合在一起,他自己都要信了。
林老爷子也不是个好打发的人,现在每家都在争这个机会,他只能用这样的手段来保证自己的利益。
公司里,二十台打印机吞吐著申报材料,工作人员忙忙碌碌,恨不得能拥有三头六臂。
王晅在会议室长桌前盖钢印:“立项书、联合出品协议、东南亚发行合同……特效团队合同呢?”
“正在过海关。”叶观澜盯着物流追踪系统,“走的是广交会艺术品信道,申报成‘侨乡文化展品’。”
杨晟漫不经心地喝着咖啡,突然冒出一句:“你不怕杨谦买通海关的人?”
叶观澜和王晅同时一愣,随即叶观澜拨通内线电话给自己秘书。
“联系侨联的郑主任,说那批绣品要参加下月华人文化周。”他翻开活动批文,“展品清单去年就备案过。”
“……”
杨晟可算是逮到一个机会说叶观澜了,放下咖啡杯便开始发挥。
“哇,叶总您可是我们心中严谨的定海神针啊,这次居然也来了个小插曲,是不是偷偷下凡历劫,体验凡人的偶尔失误啦?”
他语气夸张,脸上带着几分调侃的笑意,再加上他的港普,完全就是一场临时发挥的喜剧效果。
“平常你严谨得像精密仪器,今天这事,我还以为是仪器偶尔调皮,偷偷放了个小差呢。”
王晅坐在一旁笑的肩膀止不住抖,心想叶观澜你也有今天,我收拾不了你,总会有人能收拾你。
叶观澜听得头疼,起身面无表情直接出了会议室,懒得和他计较。
第26章
几天后,特效团队顺利抵达北京,项目进度终于得以推进。
杨晟和叶观澜的关系也在这次合作中变得更加微妙。虽然杨晟依旧时不时调侃叶观澜,但两人之间的默契却越来越深。
有一天晚上,杨晟突然接到林耀宗的电话。电话那头,林耀宗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严肃:“衰仔,你大哥最近动作很大,你要小心。”
杨晟皱了皱眉,语气却轻松:“阿叔,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挂了电话后,杨晟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的夜景,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
其实林耀宗不说他也很清楚,家族内部的斗争远没有结束,杨谦把他赶出香港,但还有杨家其他人在。
如今他在北京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杨谦不提防他,那他就不叫杨谦。
自己不过是最先被踢出局的废物而已。
况且他母亲二十年前意外溺亡,这事儿他一直都觉得存疑,上次回去后也让郭明德在暗中帮忙调查一下。
叶观澜走进办公室,看到杨晟站在窗前:“怎么了?”
杨晟回过头,笑了笑:“没什么,只是觉得北京的夜景挺美的。”
叶观澜走到他身边,没拆穿他脸上写著有事两个字,把目光投向远处的灯火,过了会才开口。
“嗯,很美。”
……
一周后的清晨,叶观澜在晨间演示文稿中看到那封盖着红头文档的邮件。维港澜晟集团被正式列为三家出品方之首,烫金logo赫然印在项目书主页。
他端起薄胎白瓷杯的手稳如磐石,龙井茶的氤氲热气模糊了护目镜后的眸光。
签约仪式在国贸大酒店举行。杨晟站在鎏金电梯里,看着镜面墙倒映出自己紧绷的下颌线。
电梯门开启的瞬间,他被扑面而来的闪光灯晃得眯起眼——王、张、陈等大导的签名墙在前方闪烁,而叶观澜正游刃有余地周旋其间。
“这位是电影局的周局长。”叶观澜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杨晟条件反射地躬身握手,港式英语在舌尖转了个弯变成标准普通话:“久仰久仰。”
他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却还要维持着得体的微笑。那些打量他的目光里,有好奇,有审视,更多的是对“过气港圈公子”的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