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钱已经到位了,赵虞也不是个拖拉的性子,想着干脆就先动起来吧。
赵虞本来想着把这事交给孙甫显,不过想到他手上那修路之事,那本就不健壮的身子又瘦了一圈,再把这活交给他,他可能真的忙不过来。
还有就是赵虞也担心孙甫显昧下这些银钱用作他处。
一时之间真找不到人来做这件事。
赵虞又忍不住发愁,到底还是手下能用的人太少啊。
想来想去,在脑中扒拉了好一阵,赵虞还是没能找出人来,最后赵虞决定自己动手。
反正手头上暂时也没什么事。
虽说手工作坊也很重要,但现在很多都在做前期准备,还有言春这个管理人也还在外面,少说也得半个月才能回来。
这样算起来,这手工作坊办起来还需要一些时间。
之前那么着急就是为了把盘火炕的事情提上日程,现在有了银钱也不是不能把手工作坊的事情往后压一压。
其实也不算压,等言春回来,这盘火炕的不说推广至整个西华州,起码前面一两批人手也已经可以培养出来了,到时候自己也能放手,把剩下的事情交给孙甫显。
孙甫显只需要统筹一下大局,关注一下进进度即可。
而且按照赵虞对宋谨知和柴应的了解,到时候他们应该会比任何人都积极,所以委实不需要自己操太多的心。
这么一想,赵虞就把自己的意思让人传达给孙甫显。
至于孙甫显,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不是感叹别的,而是深深懊悔。
果然,公主真的很擅长赚钱。
早知道他就应该天天去公主府报道,这样也就不会错过那揽钱的机会。
虽然很眼馋那一笔钱,不过孙甫显到底还是知道火炕的好处,让人给柴应和宋谨知传了消息。
给下面传消息的同时孙甫显也没有忘记州府的百姓同样也需要这火炕,因而也让方定忠去寻了人到时候一起学习盘这火炕。
只是还未等方定忠找好人,这柴应和宋谨知就先赶到了州府。
【作者有话要说】
呜,本来以为自己当定了大冤种,哪想到峰回路转,高兴的我睡不着了,就先上来浅浅更一章叭
第68章 又见以工换房法
孙甫显是从茅厕内出来时被堵住的。
只是柴应他能理解, 偏偏还有一个最知礼的宋谨知,两个人就像两块木头直直杵在门口。
一点也不嫌弃味大吗?
“你们站在这里做什么?”
柴应笑得憨憨地走上前,“刺史大人, 我们在等你啊。”
“又不是第一次来了,难道不知道在我书房那边等我吗?”不知道这么站在门口会吓到他吗?他年纪大经受不住这样的‘等待’。
柴应只是笑并不接话,宋谨知更是面色都不动一下。
他们这不是着急嘛。
从接到孙甫显的消息, 两个人甚至都没顾上那些送上门来的‘小肥羊’。
公主送来的考察队固然可以给一个县带来很多收入, 但算下来受益的县并不多, 而且能得到好处的百姓也不确定有多少。
可孙刺史传来的消息那受益的百姓可不止一两个县, 而是所有西华州下的百姓。
两者相比较,宋谨知和柴应都不需要去衡量,必然选择后者。
这不, 把手头上的事情吩咐了一下, 马不停蹄就赶到了州府,之后一刻也不愿意等把孙甫显堵在了茅厕门口。
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失礼吗?
难道他们闻不到附近的芬芳吗?
他们只是希望能尽快把这火炕的事情落实下来。
虽然两人都没开口,但孙甫显并没有怪罪他们的意思,他也能理解他们的急切, 只是纾解一下刚才被吓到的心罢了。
“走吧,我与你们具体说一说这火炕事宜。”
柴应和宋谨知两人眼睛马上就亮了起来, 一左一右簇拥着孙甫显。
“这火炕并非我所想, 而是公主殿下提出来的, 之前公主提起时, 我也能看出火炕的好处, 只是当时府库内实在是没有银钱。”
孙甫显说起这话来那叫一个面不改色, 柴应相信了, 宋谨知并不相信, 就以孙甫显那抠门节省的程度, 无论怎么样府库都不会空,只不过是库内银钱多少的区别罢了。
不过宋谨知也没打算呛声,之前的事情再去计较也没什么用,他现在更想知道这火炕之后推广的事宜。
“因为这银钱的事情,这火炕的事宜就暂且耽搁了下来,哪想前些天公主把灾前预防送来之后就提到了火炕的事宜。”
“公主之前就提出对每一户愿意盘火炕的百姓一定的补助,再加上那糊火炕所用之料价格低廉,百姓自身要承担的银钱并不多。”
孙甫显说起来心中还有些感慨,之前各种救灾,公主府的银钱花销巨大,想来应该所剩无几,可现在公主好不容易弄来的钱也没想着花在自身用度上,而是来为百姓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