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听闻那些海王脚踏多船的事迹,她当时只顾着吐槽与惊叹,现在她身边只是两个侍女就已经让她心累不已。
那劳累程度比她出两份计划书更甚。
赵虞实在是无法想想有更多的人,那耗费的心力可一点都不少,尤其是还能事事完美,处处平衡,实在也是种本事。
她突然也升起了学习的心思。
不过下一秒,赵虞就把这个想法甩到脑后了,有这功夫不如多写两份计划书,多在西华州找找赚钱的法子。
很快就要进入冬日了,这西华州的冬日虽不如王城那边寒冷,却也实在算不上暖和。
之前帮着州府事宜时,方定忠好似有说到,冬日气候寒冷,百姓家中赤贫,到了冬日也只能穿单衣出门,家中也无存粮,极其容易冻死、饿死。
她得想想法子。
赵虞想着手不经意就抚上了桌边刚才铃铛留下的布。
滑溜的手感很好,再配上那渐变淡青色,赏心悦目。
对于这染色,她一开始是打算做那手工。
摸着手上的布,手工也不是不可以,不过现在看来,不止可以赚女人的钱,男人的钱她也可以试试啊。
说起来,当男人为一件东西着迷时,他是不会去在意这价钱的。
冬日啊,除了火盆,赵虞脑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温暖的炕了。
这冬衣火盆,赵虞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可这火炕,赵虞却是可以应下来的。
毕竟现在她手上还有水泥,盘一个火炕实在是花不了多少钱。
在温暖的炕上的做手工,既不觉冷还能赚钱,岂不美哉。
想到这,赵虞放下手上的布,快步走到自己书案后,挥笔画图。
赵虞回府的时间就不算早了,后来又是问赤涅县的事情又是安抚铃铛和富玉,真正坐下来的时候已经临近晚上饭点。
不过因为赵虞的身份,铃铛和富玉都不在,长明倒是在,只是他抱着刀就在不远处站着,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院子里其余小侍女自然不敢去的打扰。
等赵虞把火炕的图和图解弄到一半,赵虞才恍惚觉得屋内的光线太暗了。
“来人,点灯。”
赵虞朝外面喊了一声,早就等在门口的小侍女随即进屋点灯。
进来的小侍女倒是想问自家公主是否用饭,但是见公主坐于书案后认真的模样最后什么话都没说,悄声关好了门。
在书案后坐了整整两个多时辰,赵虞才算是把火炕的东西写完。
至于这手工,赵虞还在斟酌。
说起手工活,赵虞脑中第一反应就是现代那一条条塑料珠链。
可在这,且不说塑料了,光是这些珠子都不好找。
再说了,就算是有,赵虞对这么贵重的东西也担心很,退一万步就算赵虞放心,底下的百姓也不敢啊。
之前说起这染色,赵虞想到的是各类丝线编织物,香包小物件之类的,还有就是各类绢花和发带。
赵国王室官员内眷就不说了,这底层百姓中如果家中有银钱的女子夫人头上都是插着簪子,或金或银或玉,而没钱的百姓更多则是用一根木簪,极少数会用布带。
这些布带大都是深色,实在是难看,也不怪百姓们都不喜欢。
赵虞就想在这发带上做些文章。
发带缝制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想来家中女儿妇人都能上手,这些东西造价不会高,售价自然也是,绢花同此。
看似没什么利润,但这样的东西一旦走起量来,能赚到的钱应该也不少。
发带这类就交给那些做不了精细活的女子妇人,这编织物则是交给那些手巧的人。
至于编些什么东西呢?
宁国重文,举国爱读书,爱附庸风雅,不若编些乐器、植物等,想来应是能有销路。
至于景国那边,编些猛兽应该会更好。
赵国境内的话,两者都可以,赵虞并不在意,原本她也没打算在赵国内以此发财。
就以赵国,或者说以西华州的情况来看,吃饱饭还是头等要事,至于其他的还是暂且放在后面吧。
只是要到哪里去找有这手艺的人?
或者说,哪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手艺呢?
赵虞手中的笔顿了顿,一下就失了写下去的心思。
让她来想法子倒是没什么问题,只是这些法子都需要人去实施,甚至她可以给出指导,只是光靠她一个人显然是没办法完成的。
她这双手提提笔还行,让她做些手工的话,这双手有了等于没有。
有些愁人啊!
赵虞还未想到去哪里找这些人才,耳边响起了敲门声。
门外传来富玉的声音。
“公主,该用饭了。”
没听到这话前,赵虞还不觉得饿,这会听到富玉的声音,她才惊觉自己的肚子已经发出了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