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家亲戚少,钟老金和陆氏年轻的时候少了帮衬,没少受欺负,他们就盼着儿媳妇儿多生几个孩子,不拘男女,能把钟家带得人丁兴旺起来就好。
如今又多了个小孙女儿,还是老三夫妻俩盼了几年才盼来的,他们喜出望外。
陆氏当即就安排好一切,用心照顾三儿媳妇儿坐月子。
-----
大概是因为竹篓比较深,为了不伤害花朵,钟五折的芙蓉花枝都很长。
这正方便了江衔月。
她取了几枝,扦插在西厢窗下,江旭新开的花圃上。又束了一把,插在花瓶里,放在床前的方几上。剩下的一则剪短了枝,浮在院子里,一个蓄满水的石槽里。
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很是轻松,江留青忙的事情不多,每日就围着儿女打转,看见他们做什么都要夸一夸。
像现在,他就夸道:“这花儿好看,你收拾得也好,在哪折的?你也就能过这几天松快日子了,是该多出去玩玩儿。再过些日子,天彻底冷了,不好出去跑不说,花啊草啊的也都枯败了……”
江旭无奈。
前几天,钟五和妹妹单独坐在院子里,他就有些不爽,还是秦霄宇劝住他。
这才几天,钟五又来献殷勤……他妹妹高兴,他爹还夸得厉害。
他只觉得他们俩傻透了。
“她整天在家里窝着,哪会出去折花,还不是有人给她送到门口来?”
江衔月也不生气,乐呵呵摆弄好,问道:“晚上想吃什么,我去做。”
“呵呵,吃什么都好。”江留青不挑,闺女做的饭菜他都爱吃。
“我要吃辣子鸡。”江旭咬着腮帮子,对那父女俩恨铁不成钢。
第40章 我们静儿可真有本事
江旭回来之后,江留青万事不操心,一切都听他们的安排。
虽是吃穿不愁,无忧无虑,他也总是闲不住,不是做地里的活计,就是做些木掀、荆筐、竹帘、簸箕等零碎东西去集市上卖,想多给闺女攒些体己钱。
正是十月十八,白石桥附近热闹无比,望仙乡的人不管离得远近,都来这里赶圩。
江留青赶着牛车到了这边,将东西分门别类摆好,等人来买。
只是时已近冬,农忙已经过去,买这些东西的人不多。一个上午过去,江留青也只卖了一副荆筐,两个簸箕,几个笊篱,几个瓢,挣得百来文钱。
钟五和钟三提着猪蹄儿路过,正好看见,上前去打招呼,“三叔,您又出摊了?”
钟三知道是自家兄弟的岳父,也跟着喊“三叔”。
“呵呵,是五郎啊,你们也来赶圩?”
“是,这是我三哥。”
钟三长得喜庆,脸上总是笑呵呵的,江留青看着,心中喜欢,赞道:“你们兄弟都一表人材。”
钟三顿时乐得见牙不见眼。
钟五扶额……三哥太不经夸了。
“三叔,都晌午了,您随我回去吃个午饭吧,下午再来摆摊。”
“呵呵,不用,月儿给我做的饼子,还软乎着。我晚会儿也就回去了,你们这是要家去,怎么想起买猪蹄儿?”
猪蹄儿骨头多,并不很受农家欢迎,所以除非特别想吃,也就只有特殊时候才会买。
江留青多问这一句,是听三奶奶说过,钟五有个嫂子大概十月份生产,他一早就注意着,想着到时候去随个份子,也算是给闺女做面子。
“哈哈哈哈哈~我媳妇儿生了,给她买的。”果然,钟三笑得见牙不见眼的,那架势,恨不得逢人就夸他媳妇儿他闺女。
钟五无语,恨不得拿针把他嘴缝上。
江留青却高兴得很,“哎呀,生了?男孩儿女孩儿,什么时候生的?”
“大胖闺女,前儿个生的。”
“唉,闺女好,闺女好,那你们赶紧回,家里肯定还等着呢。”
钟五看天气冷,到底不放心,去桥头边买了一碗热汤面过来,又细细叮嘱一番,“……您摆完摊也早点回去,天冷了,当心受寒。”这才带着钟三告辞。
江留青热汤还没下肚,心里就熨帖起来,目送着两人离开,吃了饭还了碗,实在坐不住,干脆收摊子回家。
刚走几步又想起闺女也爱吃猪蹄儿,又转头折回肉摊上买了两只拎上。
他到家将猪蹄儿交给江衔月,就去了三奶奶家,很快又回来了。
赵氏抱着玉郎,满脸无语,“三叔他……”
吴氏也是一副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样子。
三奶奶皱着眉,一脸无奈。
“你说他糊涂吧他有时候也挺清楚,你说他清楚吧他又老爱犯糊涂,给闺女做面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要是没有这桩婚事,单说五郎前前后后帮了咱们不少忙,钟家有喜事,咱们就该上门随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