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收尾阶段,多是日常,有想看的番外,提前留言说哦~
【第447章第四百四十七章悠闲日常】
老头们度过了非常开心的一天,除了半调子的孟冬青和魏瓒,他们几个都收获颇丰,尤其是魏爷爷,小桶都钓满了。
几个老头都没坚持到江边,上午去小秋家的路上,路过野塘就先钓了一上午,钓到不少野鲫鱼。
中午去孟冬青他们吃过的饭店吃饭的时候,还在人家自己的塘里甩了两杆。
到江边,不知道是不是这边钓鱼的少,江里的大鱼都没有防备心,傻乎乎的,连续上钩了好几条大鱼。
“还是爷爷厉害,魏瓒就不行了,钓起来的都是小鱼苗。”孟冬青夸魏爷爷。
魏爷爷相当受用,尤其是看到魏瓒桶里可怜的几条小鱼,大方地表示两人可以从他桶里捞几条走。
“钓个鱼而已,没必要弄虚作假。”魏瓒拒绝。
魏爷爷眼睛一瞪,孟冬青忙哄他,“您跟他计较什么,活该他一条大鱼都钓不到。”
确实!
魏爷爷高傲地看了魏瓒一眼,收杆,“今天晚上吃我钓的鱼。”
“老魏啊,你孙子不错,孝顺。”同行的老头夸魏爷爷,夸得魏爷爷眉开眼笑,“改明儿让我儿子再送咱们来钓。”
知道魏爷爷的孙子常年在羊城,在家的时候少,回来还是让人好好休息吧。
别人的孙子不好麻烦,自家的混蛋倒是可以安排安排。
几十岁的人了,明知道老爹爱钓鱼,竟然从来没想着带老爹出来转转,这要不是老魏家的孙子,哪有今天这样的体验。
中午那顿饭吃得也不错,上午钓的野鲫鱼打汤,鲜得不得了,沟里野生的水芹菜,炒的老板自己家里熏的腊肉,香得人舌头都要掉下来了。
吃来吃去,还是这种农家饭好吃。
大米也是人家自己种的,这边虽然是渔区,池塘比农田多,但家家户户多少还是有几分田的。
“小孟啊,等会回去,你捎爷爷去买点米啊。”老头吩咐孟冬青。
孟冬青点头,“安排!”
老头又羡慕了,瞅瞅人家老魏的孙媳妇,再看看自家的,掏红包给压岁钱的时候,爷爷喊得可亲热了,平时问都不来问候一声。
一年难得见两次面,这在大街上碰到,都认不出来。
孟冬青和魏瓒带着爷爷们先去吃了饭,又去采购了一批米和这边特色的的火焙鱼,车子装得满满的,才返城。
晚上一个个送到家门口,连米都拎到家门口,才算完事。
魏瓒其实是累的,但从后视镜看到精神满满的爷爷,又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的。
不过,“爷爷,你们以后要是想一起活动,记得不要自己乱跑,要用车就找冬青,让她安排车和司机,知道吗?”
返程的路上,这些老头竟然一点都不累,还在那里兴致勃勃地研究下回要上哪野钓。
魏瓒和孟冬青这是给他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了。
“知道了知道了,我是那种没轻没重的人吗?”魏爷爷随口应下,全然没有面对醒醒和孟冬青时的耐心。
魏瓒,“……”
这是亲爷爷,他忍!
回来的时候傍晚七点左右,不晚。
醒醒一听到车响,就跑出来迎接,“天啦!太爷爷,这都是你钓的鱼吗?太爷爷你太厉害了,简直就是掌管钓鱼的神!”
然后提着桶往屋里喊,“太奶奶,太姑奶,徐奶奶,你们快来看,我太爷爷钓了老多鱼回来了!”
魏瓒跟孟冬青吐槽,“这什么乱七八糟的形容,这就么点鱼,至于这么兴奋吗?”
再看看家里的老爷子,四方步都迈出来了。
“你这是纯嫉妒。”魏爷爷耳朵尖,丢下一句,背着手,美滋滋地进了家门。
进屋坐下醒醒就端来了水,趴在旁边问魏爷爷今天一天的见闻,听到他们在野塘钓鲫鱼,还用绳子钓了好些龙虾,满眼惊奇。
“那玩意好钓鱼,搞根粗绵线,摸两个田螺砸了,绑绳子上,一扯一个准。”魏爷爷给醒醒传授技巧,并表示等醒醒放假,带她一块儿去。
这醒醒是真有兴趣,她还没钓过龙虾呢。
除了醒醒,旁边小芳也兴致勃勃地听着,十分捧场。
像魏奶奶她们就淡定多了,老太太们对火焙鱼很喜欢,直夸这个小鱼买得好,焙得很香。
“明天就拿辣椒圈炒给你们吃。”徐奶奶仔细地把火焙鱼收起来,把魏爷爷钓的鱼收拾了。
大的草鱼准备做鱼丸,鲫鱼用盐腌了,放冰箱里。
腌过盐的鱼肉会变得紧实,不管是煎还是烤,都很香。
因为野鲫太多了,第二天徐奶奶晚上做了个烤鱼,孟冬青一吃,“这个鱼……感觉可以放到店里卖呃,醒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