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同,“……”
他就多余说话。
老孟手一颤,默默地坐在床边,不发一语。
还好,刘秀琴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不至于那么脆弱,日子还就那么过着,老孟也终于退了休,老两口在家大眼瞪小眼。
老孟比刘秀琴还是要强点,亲生的孟春雨和孟秋同,还有继子许国伟都孝顺,没事都会过来帮着分担一点。
也幸好孟冬青没有赶尽杀绝,不至于让老孟连口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年底,大姨回了江市。
大姨这趟回来,主要是给婆家长辈迁坟的,再就是看看孟冬青和醒醒,顺道再看看刘秀琴这不省心的妹妹。
从进屋起,大姨就是一顿收拾,给刘秀琴拆洗被褥,给她洗澡洗衣服。
“把指甲给你剪了。”全部收拾完,大姨拿出剪刀来,在刘秀琴旁边坐下,抬头才看到,刘秀琴已经哭成了个泪人。
大姨叹了口气,“哭什么,你自己不听劝,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有什么好哭的。”
说是这样说,大姨自己也湿了眼眶。
不管刘秀琴怎么样,在大姨这里,她始终是那个牵着她衣摆,乖乖巧巧的小妹妹。
“你说你,唉!”大姨止不住地叹气。
她自己都不记得劝了刘秀琴多少回,让她不要偏心,让她对冬青好一点,后来甚至不惜断绝关系,也换不来刘秀琴的清醒。
刘秀琴现在,说句罪有应得,也不为过。
大姨捞起刘秀琴的手,慢慢地剪那龟壳厚的指甲,“已经这样了,你自己也争点气,想开一点,别跟自己怄气,好好活着,孩子和妹夫没耐心的时候,不要发脾气,多理解理解他们。”
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刘秀琴不是慈母。
“姐,你,记得……冬青以前。的样子。吗?”刘秀琴语气含糊地问出来。
大姨手一顿,眼睛一酸,眼泪就涌了出来,哭着她笑起来,“怎么不记得,那孩子瘦瘦小小的,但心思细腻,再贴心不过了,我在家踩衣服的时候,她会给我把碎布理出来,大块的小块的分类放好。”
“冬青胆子小,怕打雷,但是她不说,要不是她表妹妹发现,我都不知道,一打雷,我就去陪她睡觉,她窝在我怀里,像只小猫崽儿。”
“她跟你一样,爱吃茄子,她大姨父给她烧茄子,她能吃两碗饭,你说,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吃得进去那么多饭的,我都怕她吃坏身体。”
“她太乖了,生病了也不肯说。”大姨仰起头来,一剪刀下去,把刘秀琴的手指剪出了血,大姨声音里带着恨,“那么好的孩子,你怎么能……怎么能……”
“下乡好些年,冬青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她没有钱,就自己挖野菜,晒菜干给我寄,多亏了她,给家里添了不少菜。”
“……”
大姨絮絮叨叨地念了一下午,离开的时候,眼睛肿得厉害。
她说的时候,老孟就坐在门口,靠在门框上听着,心口揪得难受,脑子里模糊的身影渐渐凝实,似乎有了形象。
“我们都是罪人,都要赎罪。”傍晚,老孟炒好菜,摆在两人面前,突然开口。
五个孩子,没有哪个养得很明白的。
许国伟被忽视无人关心,宁愿上门也不愿意留家里,孟春雨更是,要不是冬青强势,她性子懦弱得,能被陈家往死里欺负。
孟夏丽就不用说了,这就不是个东西。
孟秋同倒是占了些便宜,但因为孟夏丽,他也没少受委屈。
最最亏欠的,就是冬青。
或许真的只有死过一回的人,才有冬青那么大的改变,但即便是这样,冬青也没像别的不孝顺的孩子一样,成天打骂老人,不给吃喝,让你冷死冻死。
刘秀琴几次差点死了,都是孟冬青两口子救回来的。
再受罪,好死不如赖活着。
【第397章第三百九十七章腻歪】
大姨从见到醒醒起,就搂着人没撒手。
“要是我们冬青小时候被好好养着,应该也是我们醒醒这个样子。”大姨大手轻轻摸着醒醒的小脸,轻声絮叨。
醒醒搂着大姨,“姨姥姥,我好想你啊!”
醒醒没有很小的时候的记忆,但她知道,她从出生,就是姨姥姥照顾的,家里可多照片了,都是她和姨姥姥。
这几年,孟冬青也没少带醒醒去看大姨。
虽然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匆匆路过,但醒醒和她姨姥姥感情还是很深的。
尤其醒醒觉得姨姥姥疼她比疼她妈妈多,就更恃宠而骄了。
“姨姥也想你啊,上学累不累,有没有好好吃饭?”大姨摸了摸醒醒的胳膊,结实有力,健壮得很。
孟冬青在旁边吐槽,“她上学天天就是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