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青要的还是头脑灵活的人,越是头脑灵活的人,想法就越多,手上有了本事,敢想还会敢干。
知道孟冬青懒得折腾那些弯弯绕绕,魏瓒出面负责跟这两男同志谈学徒期限,待遇和要求。
学徒期间是没有工资的,但孟冬青这里学徒期短,只有一年。
一年内,什么时候学出来,什么时候拿工资,一年后还没办法出师,那就回家。
学成后,至少要在孟冬青这里干满五年。
五年后不做要求,学徒期间没工资,但是管饭。
这条件摆出来,简直就是没有要求,现在进国营厂都有三年学徒时间呢,短的也有两年,工资十五到十八。
孟冬青这边虽然不给开工资,但这太正常不过了,以前私人学徒,甭管学几年,只要不出师,都是没工钱的。
两人都不傻,答应得飞快。
魏瓒带着他们,在他们各自的大队签了协议。
两个男同志,一个叫孟宇,跟孟家一个祖宗,一个叫于红兵,是于小丽的堂弟。
于小丽就是周建仁的前妻,全队帮她退婚的那个。
“怎么一个女孩子都没选上?”大院这边大队签协议的时候,孟冬青也在,她顺嘴问大队的干部。
大队干部被她的问题愣了一下,仔细思索片刻,“好像没有女娃报名。”
他们在广播里也没有说要招男学徒,就说要招学徒,大家伙好像默认修车这样的工作,是男孩子的,没有女孩子来报名。
这次确实是没注意到这事。
“下次再招人,我广播里提一下,鼓励女同志报名。”孟冬青就是女的,大队干部非常识趣。
女师傅都有了,怎么不能有女徒弟。
孟冬青点头,她原本以为,至少会有一个女孩的。
大队干部心里悄悄一喜,还有下一次就好哇,下一次就选女娃,女娃怎么了,女娃也是他们于家坳的娃娃。
魏瓒看一眼大队干部,没说什么。
这个大队算是他的老根据地了,家有家风,队自然也有队风,这个大队的风气不错,基本是一家姓,格外团结,大队干部也比较公正,一心为了大队好。
协议签好,孟冬青和魏瓒回了家。
家里的房子盖得也差不多了,魏瓒请的人多,老孟父子三个也没事就来帮忙,进度特别快。
除了最开始挖地基耗费了些时间,后面房子盖起来特别快。
房子还是不做过多装修,尤其不用油漆,魏奶奶说,后世有怀疑,明朝的皇帝之所以寿命不长,可能和皇城宫殿里的涂料有关。
油漆味道刺激,醒醒还太小,尽量不用它。
家里的家具也不置换,都用旧的家具,魏爷爷本来过来看到老孟给醒醒做的木板小板心里还酸溜溜的。
他是没动手做,但他可是早好几个月就在准备了。
现在逮着了机会,他赶紧往京市拍电报,让把家里的家具,给醒醒准备的各种小床小柜啥的,全都运过来。
“这老头老太太!”魏长源在他堂哥家里看到电报,叫老爹老娘气了个够呛。
他们三个偷偷去江省,就已经气了他一回。
结果这电报一来,两老带着保姆,是要在江省长住?江省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听说住的还是农村,万一两老身体有个什么,只怕连送医都费劲。
没看见魏瓒外婆回江省住了那么些年,最后还是回京市养老了!
魏瓒这个不孝子,也由着他爷爷奶奶折腾。
真要是出了事,他倒要看他怎么向他叔伯姑姑们交代!
最最让他郁闷的是,老头电报不拍给他这个亲儿子,反倒是拍给了侄子!
他就这么不值得信任?
“你骂小瓒有什么用,老头老太太身体健康,小瓒是能捆住他们怎么回事?”余芬芳觉得挺好,老头老太能折腾是好事。
魏长源想说,他其实还想骂老头糊涂,但自个亲爹,不太敢骂。
要运什么行李,老头在电报里都写明了,就两老房间里常用的两个柜子,以及给醒醒那屋准备的所有家具。
这些运过来之后,还要魏长源堂伯照着标准,给醒醒房间再置办一套。
以后醒醒是以跟他们回京市过寒暑假的,房间肯定要有。
长辈安排,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安排,小辈能怎么办,只能听安排做事,再趁着有车运过去,多给两老准备些吃的用的。
顺便补上给侄媳妇和醒醒的礼物。
说起这事,一大家子人都怨魏长源,要不是魏长源这个爹当得不像样,魏瓒这么个大好苗子,不会跑去江省跟外婆生活。
更不会成家立业之后,也跟京市这些亲戚鲜少走动。
每个家庭里,平庸的孩子是大多数,能出个优秀的小辈不容易,魏瓒打小就是兄弟姐妹里领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