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两口子是来给大姨和姑奶送芋头的,孟冬青不爱吃这个,但大姨和姑奶都爱吃。
“早上国伟去乡下挖的,等吃完再回去挖。”李青梅给大姨拎进灶屋里。
“不用给我送东西,也不用总来,我在这里好好的,不用担心。”大姨担心他们两口子老往他这来会耽误工作。
许国伟扶着大姨肩膀,“大姨,你这话要冬青听见,又该说你了,小辈孝顺,你受着就好,受得起!多夸我们几句,我们就高兴了。”
大姨被许国伟堵得,横了他一眼,转脸对李青梅又和颜悦色起来,“你这些天没事带东南西上冬青这儿来,大姨弄了点生麦芽,到时候给你煮水喝。”
李青梅最近给小北断奶,孩子天天哭闹,她也不好受。
“好。”李青梅得意地瞅许国伟一眼,用眼神说话,比起你,大姨还是更喜欢我。
两口子没待太久,送完芋头,又帮着干了点杂活,才离开。
大姨在家悄么手洗完给孩子准备的东西,怕被孟冬青看出来自己没用洗衣机,愣是给洗衣机过了遍水才锁门去修理厂那边。
周末,除了刘秀琴外,一大家子人都聚在了许国伟家里。
这一次老孟也过来了,来的时候他还有些扭捏,结果许家叔伯听说他过来,还特意过来陪客。
比起刘秀琴这个许国伟的亲妈,许家人更能接受和感激的,反而是孟新军。
几个上年纪的老同志还没吃饭就先就着花生喝酒,喝到最后,许家大伯拍着老孟的肩膀,一口一个摊上刘秀琴那种人,你也不容易。
以前刘秀琴在许家,可不止是要卖房子争遗产这些,早在许父出事之前,她就一直挖空小家贴补她那个废物弟弟,跟公婆妯娌的关系也十分紧张。
当然,这都是他们小家的事,当叔伯的没法伸手管。
许大伯心里难受的是,他弟弟才死,弟媳妇就闹着要改嫁,“她还非要卖了老房子改嫁,谁敢让她嫁,房子卖了,国伟真可就什么都没了。”
当时闹得实在厉害,直接都反目成了仇。
许家叔伯都不敢指望许国伟长大以后还能再认他们。
同样喝了不少的老孟,“……哎!国伟现在也是苦尽甘来了。”
“是苦尽甘来了,老大哥,敬你一个,我们谢你啊,没把国伟教得恨我们。”
“……”
【第166章第一百六十六章得偿所愿】
几位老同志讲起旧事,听得心里最难受的是大姨,但她只是叹了几叹,没再说话。
现在想来,当年刘秀琴回家诉苦,也有夸大的成分,许家人根本没拦着她改嫁,只是不让她卖人家弟弟留下了房子而已。
时间是检验一切最好的试金石,单看现在,这些叔伯是真心为许国伟着想的。
大姨抱着孩子,只当是听不见这些。
说起来,她回江市也有一阵子了,该知道消息的都知道了,也都见过面,但就只有刘秀琴没有出现过。
大姨知道她跟兄弟姊妹关系不好,消息不灵通,但从孩子小舅那里总能知道消息吧。
退一万步讲,她当亲妈的,女儿要生的,来看看不过分吧。
她只要回乡下看孟冬青一眼,就能知道大姐回来了。
但刘秀琴真的一次都没去看过,大姨实在是为刘秀琴的偏心眼和冷漠感到寒心。
“到现在了还想不明白,她这一辈子就糊涂着过吧。”大姨跟二姨闲谈,提起刘秀琴都不恨铁不成钢了,就事论事。
二姨今天是碰巧过来看看,正好撞上大家聚一起,就留下来吃饭了。
二姨嗤之以鼻,“她要是能想明白,太阳就打西边出来了,她那个脑子,跟妈一个样。”
她们家孩子多,又重男轻女,轻大偏心,但几乎所有人都在压迫下生出了反叛意识,只有刘秀琴没有,她愣是信了他们家奶奶和妈的,把刘定宝当个宝。
你要说她重男轻女吧,到她亲生的这里,她又只偏心孟夏丽了。
“还好孟新军也糊涂。”二姨冲孟新军抬了抬下巴,“他要是精明点,估计得怀疑秀琴心里放不下前头男人,日子都要过不下去。”
结果这两人就这么过了半辈子。
二姨跟孟冬青几乎没什么走动,不过二姨看得明白,“我看冬青对她爸都只是一般,也就对你是诚心的。”
你看孟冬青给老孟买过啥贵重东西没。
说是这样说,大姐还是值得的,他们几姊妹,遗传了父祖辈的劣根,各有各有自私,只有大姐是一心为着大家,一心为着小辈的。
大姨瞪二姨一眼,“这话你少说,叫人听见了心里不舒服。”
大姨也愁啊,她宁愿孟冬青对她只是寻常,也盼着她能父母和顺,能被父母疼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