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丽是听得最用心的人,听到孙佳俊考上大学,她脸马上就沉了。
大学生的含金量,谁不晓得,她去年也参加了高考,结果连预考都没有考过。
不过转折一出,孟夏丽脸上就有了笑容。
她就说嘛,都是大学生了,哪里能看得上孟冬青这种初中肄业的。
其他人的心也跟着孟冬青的话上上下下,只是情绪不同而已。
“那这人不能嫁。”许国伟马上下结论,这种背信弃义的人,嫁过去也没有好日子过,“冬青,你可别犯糊涂。”
孟春雨跟着点头,人品不好别的什么都白搭,而且沪市太远了,她不希望妹妹远嫁。
“这可是大学生。”阮秋枝觉得十分可惜。
家里出不了大学生,有个大学生女婿脸上也很增光啊,分配出来可都是干部,小姑父厉害的话,以后她们家小绪说不定也能沾上光的。
阮秋枝觉得不应该就这么放弃,“那他现在托人捎话,是不是又想起小妹的好了,人总有做错决定的时候,咱们是不是应该给人个改正的机会?”
“小妹,你说呢?”
【第12章第十二章偏疼的儿女不得济】
小妹怎么说?
小妹说,去他爹了个根的孙佳俊。
孟冬青很有自知之明,孙佳俊这辈子最恨的人,就是自己,现在扭过头来说要结婚,八成是废了。
一大家子说不准憋了什么损招,等着磋磨她呢。
“都处了几年了,谈什么改不改正的机会,不嫁惹人闲话吗?”刘秀琴慢悠悠地开口,看孟冬青的目光带着一丝厌恶。
那种目光不像是在看女儿,而是在看不检点的人。
“人家愿意回头娶你,你应该感恩戴德才是,嫁过去了,好好照顾人家,伺候好公婆,也算是我和你爸白没教养你一场。”刘秀琴直接拍板。
许国伟皱眉,不赞同地看着母亲。
他想开口,但刘秀琴一个目光扫过来,又只能无力地坐回去。
每次他跟刘秀琴吵架,最会遭殃的都是李青梅,明明跟母亲发生争执的是他这个儿子,最后有错的都是儿媳妇。
是儿媳妇的唆使,才让她儿子不听话,让她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
只是嘴上抱怨还好,但刘秀琴私下会去找李青梅吵,去李家拍大腿哭诉,许国伟特别害怕面对那种场面。
当儿子的有些话不好明说,他觉得刘秀琴那样特别丢人。
所以一般情况下,许国伟都是顺着刘秀琴的,尽量不跟她起任何冲突。
尤其是现在,李青梅怀孕已经七个多月,他是一点波折都不想起。
许国伟想了想,把协议推给孟新军,“爸,我字签好了,要摁手印的时候再喊我,青梅现在行动不方便,我就先回去了。”
孟新军沉着脸点了点头。
许国伟回去也好,事情没闹明白,他心里也觉得有些丢脸。
刘秀琴不高兴许国伟不留下替她和孟夏丽撑腰,但也没说挽留的话,李青梅肚子里这胎,刘秀琴也很看重,她还想跟亲家商量,让最小的孩子姓回许呢。
不然她当年坚持不给许国伟改姓,是为了什么。
等许国伟走了,屋里安静了一会儿,互相沉默着没有说话,像是断了情绪,一时不知道从哪里续起。
“我的话你听见没有?”刘秀琴不满意孟冬青的沉默,开口质问。
“妈,那人听着不是良配,您还是别这样说小妹了。”孟春雨吓了一跳,从放空中回过神来。
她担心地望着孟冬青,怕孟冬青伤心。
刘秀琴怎么对她,孟春雨都无所谓,小时候还会伤心,长大了知道刘秀琴是后妈,就能用不是亲生的开解自己。
可小妹不是。
孟春雨是看着曾经活泼开朗的小妹长到沉默寡言的。
下乡的时候,她想把工作让给孟冬青,代她下乡,那会连孟新军都同意了,但刘秀琴死活没同意。
一开始孟春雨想不通,后面想明白了。
刘秀琴舍不得亲生的孟夏丽去,也不愿意让她这个当继女的去,只有孟冬青是亲生的,可以随便对待,也不用背刻薄后娘的骂名。
“她做出这种事,就不要怕人说!”刘秀琴铁青着脸,一副被不懂事的女儿伤透了心的模样。
“偷偷跟人处了好几年的对象,不嫁给对方,谁还愿意娶她。”
要不是家里现在人多,刘秀琴都想叫孟冬青站起来走几步路看看,少女和妇女,走路是有区别的。
也怪她,孟冬青回来起,就愁这愁那的,没太注意过孟冬青。
想到某种可能,刘秀琴厉目看向孟冬青,“你没有在乡下偷偷生孩子吧!”
为了回城,他们这些知青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抛夫弃子也不是没有可能,前年还有病退回城的知青的乡下老婆来家属院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