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早死炮灰,反派大佬哄我嫁他(177)

作者:京墨 阅读记录

孟冬青知道这事,顺手给李青梅帮了点小忙。

本来孟冬青就要收拾孙佳俊,但没凭没据的怕人家学校不信,孟冬青先给原主下乡的大队那边去了信,托大队干部给她邮来了当时原主住院的诊断,报案回执和结案证明都给她盖章邮了过来。

当然,孟冬青没说是要搞孙佳俊,只说她这边身体还有点后遗症,还有单位报销,需要这些东西。

等这些东西到了,孟冬青才给孙佳俊的学校写信。

顺便,孟冬青以刘秀琴的名义给彭其川的单位写了封举报信,告他弃养。

没有彭其川现单位的地址,寄给原单位也是一样的,一个系统嘛,他们内部会处理的。

孙佳俊那边的举报暂时没消息,彭其川这边的回应倒是快,他给刘秀琴写了信汇了款,再三表示自己不是弃养。

孟冬青知道会有信来,提前要孟秋同留意了家里的信件,直接截胡。

彭其川抠门得很,信里说每个月给寄十块钱。

那信估计是要被审查一遍,语气特别好,并再三表示他是到新单位没安置下来,一时没顾得上两个孩子,并在信里再三表示了对丈母娘的感激。

当然,也委婉地推卸了责任,说以为孟夏丽回家了,能照顾好两个孩子之类。

“这钱怎么办?”孟冬青拿着汇款单,这烫手山芋,给谁?

这钱他们肯定不能要,干不出来这种事,但要直接给刘秀琴,又有点不甘心,怎么着最后还是孟冬青帮她解决难题的呢?

孟冬青没什么所谓,“就给她呗,让她保证,不去干苦力,不到养老的年纪,别找大哥要钱就行了。”

帮没帮到刘秀琴不重要,孟冬青的出发点是替李青梅解决麻烦,顺便给彭其川添堵。

彭其川不是要等年纪到了再转业吗?孟冬青找人问了,他这又是记大过又是弃养的,十有九是转不到什么好的单位了。

刘秀琴早上去码头搬鱼的活孟冬青知道,自从知道可以下乡赶集买肉后,孟冬青还早起去码头买过鱼。

那种筐能装一百斤鱼,从船上背下来,背一筐鱼赚六分钱。

刘秀琴背不了那么重的,只能背那种装杂鱼的小筐,一筐两分钱,或者帮着掐小鱼,掐一大筐两毛钱的那种。

钱少事小,刘秀琴把自己背进医院事大,到时候谁去照顾她,是许国伟和李青梅这对亲儿子亲儿媳妇?还是孟秋同和阮秋枝这对继子继儿媳妇?

孟冬青反正是不会去照顾她的。

至于孟新军,他就是想照顾,孟冬青他们当子女的也不会同意,单位不放人是一回事,他同样年纪大经不起熬又是一回事。

刘秀琴倒下还有个问题,双胞胎谁来照顾,总不能饿死两个小的吧,到时候还是他们的责任。

孟秋同一想也是,捏着鼻子把汇款单给了刘秀琴。

一开始刘秀琴还硬气得很,说是不要彭其川的钱,让双胞胎以后不认那个爸。

她说不要,孟秋同拿了汇款单就走人。

“看来妈一个人是能养好他们,那我去跟大哥说,养老钱不用给了。”孟秋同真是,从来不知道跟刘秀琴说话这么费劲。

是谁去干了两天活,回家要在屋里躺一天的,这时候装什么清高。

孟秋同开门,魏瓒正好给孟新军送点好酒过来,听完事情来龙去脉,魏瓒笑,“这钱给大嫂拿着不就行了,她还能落个五块。”

本来梗着脖子装死的刘秀琴顿时跳起来抢汇款单。

【第128章第一百二十八章养鸭场】

刘秀琴不去码头背鱼了,她重新在厂家属安置中心找了个扫厂区的活,这下没人说她了,都由着她去。

扫个地总不会把人扫出毛病来。

许国伟那五块钱,两口子一商量,每个月先单存起来吧,以后刘秀琴老了,怕是还有得闹,他俩得预备着。

“孟夏丽要么一辈子不回来,她要是敢回来,我也要抽她一回。”李青梅现在说起孟夏丽就气,纯纯就是个害人精。

彭其川这个人的人品是不行,但说起来其实也就是个普通人,起码他不主动害人。

这样的人,照样被孟夏丽毁了前途。

害完男人不算,还要害娘家人,偏偏还有个刘秀琴无限纵容她,最后倒霉的,都是他们这些当哥哥嫂嫂的。

阮秋枝附和,“也不知道她死哪去了!”

南方某个不知名的小村里,守在鱼塘养鸭子的孟夏丽猛地打了两个喷嚏,望着眼前满是鸭脚印的泥滩,孟夏丽心里不住地咒骂。

说好了南下进厂的,结果那是什么鬼厂,就是个百来个人的私人小服装厂。

厂里根本就不招工,招工也只招本地人,他们根本就进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