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绮离开的当天,吕老爷子的房间就变得热闹哄哄的,二十多个箩筐的食物,最后被搬得只剩下五个。吕老爷子本想只留下四箩筐,结果大家给他留了五箩筐。
“四这个数字不吉利。”
“本想给您留六箩筐的,结果老张拿红薯熬了个粥,啧啧,又又香又甜,他们那几个又偷偷来搬了一箩筐红薯回去。”
“不止红薯,其他也好吃,大家中午吃个杂粮饭,连个菜都没有,却愣是吃撑了,肚子圆鼓鼓的,嘴巴还想吃。”
“我们多嘴问一句,您这粮食哪里来的呀,吃完了还有没有?哪里能买到?大家手里的钱凑一凑,再去买几箩筐来屯着。”
这话一出,大家都朝吕老爷子看过来。
吕老爷子摇摇头,“我没问。”
他语气里带着一丝遗憾。
他要是知道这些粮食的味道这么好,肯定要问问那小丫头。
“那您下次记得问清楚。”大家一脸希冀道。
吕老爷子怔了怔,那小丫头会来第二次吗?
林绮一早从八冬农场出发,中午就回到了安良大队。她先去了种植区,在种植区待到晚上,晚上出来才去大队长那里销假。
“你这个冬天没少往外面跑,种子的事情可得上点心。”大队长叮嘱。
林绮挑眉,“种子不是都交了吗?”
“还有红薯!”大队长道。
“哦,那个啊,到时直接从地里拿红薯藤去就行,也免了你们还要育苗。”林绮道。
大队长瞪眼,“前几年你怎么不这么说!”
“忘了!”林绮无辜极了。
大队长:“........”
六八年的五月接连下了几场暴雨,安良大队的队员们忧心忡忡,以为又要来洪水灾害。
结果六月初的时候,雨停了。
大家见此松了一口气。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这口气松得太早了,从六月初开始,一直到七月、八月,整整三个月都没下过雨。
连续三个月的艳阳天气,别说植物,就是人都受不了。
六月十六号开始,大队长开始组织队员们挑水给作物淋水,六七月份,中暑的队员加起来有三十多人。
八月下旬,各种庄稼作物就黄了,比往前提前了十来天。
“今年减产严重,产量恐怕只有往年的五成。”
“我们大队还算好的,还有五成,隔壁顺良大队连五成都没有,有个两成都算不错了。”
“大旱加酷暑,我们两个大队还有一条河撑着,可以人工浇水,其他大队甚至颗粒无收。”
“可怕的灾年是不是又要来了?”
想起几年前的灾荒,大家都不忍恐慌起来。七月份的时候,一些队员的家中就开始节食,每餐煮的饭量只有之前的七八份,到八月的时候,一些队员的家里一天甚至只吃两餐。
八月底的时候,安良大队开始组织队员进行秋收。
秋收的当天,就有队员晕了,饿晕的。
大队长罗丰看着这一幕,心情十分复杂,他无法责怪这些队员,灾年才过去没多久,饿死人的画面在他的脑海里记忆如新。
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罗丰抓了抓斑白的头发,愁得一脸褶子。
第161章 又见谭哥
罗丰在一旁愁得直挠头,林绮在一旁无动于衷。
“咳咳,你就不发表一点看法?”罗丰问道。
林绮掀起眼皮,淡淡瞥他一眼,“干旱,动物都跑深山里去了,没把打猎。”
“全都跑了?”罗丰不死心。
“反正没有多少。”林绮认真道,她迟疑了一下,“我那里还有红薯,我给弄到食堂去,你让大家去吃食堂?”
“唉!好!”罗丰答应得非常干脆,没有肉,有粮食也不错,又问,“你有多少红薯?”
“二十多麻袋吧。”林绮道,“除了红薯,还有土豆,芋头也有一些。”
“好好好!”前一分钟还在忧愁的罗丰,此时已经乐得眉开眼笑,并虚情假意道,“运到食堂了,你自己还有吃的不?”
“没有。”林绮白他一眼,转身就走。
“唉,你去哪里,我让徐鹤霄拉辆牛车去把红薯运来食堂,明天食堂就开饭。”罗丰对着林绮的背影喊道。
“回去清点我的红薯。”
林绮说自己储存了红薯、芋头和土豆是真,但真实的数量却没有这么多,几袋罢了,现在只能回去把这些作物催生出来。
食堂重开,听说是林绮提供的粮食,安良大队的队员们差点热泪盈眶。
于是食堂开放的这一天,林绮听了一天的谢谢,队员们目光灼灼,几乎要将她烧化了。
“这次的干旱会持续多久?”徐鹤霄问。
林绮摇头,“不知道,目前来看,短时间内不会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