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携手嘴碎兵王,走上人生巅峰(122)+番外

作者:青鱼青鱼 阅读记录

男知青就安排的随意了一些,和村民家的男娃住一个屋。

但也确实出了不少问题。知青嫌弃村民克扣他们口粮的,村民嫌弃知青矫情。因为生活习惯吵架的,因为多干活少干活吵架的,还有村民去知青屋里偷东西的。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宋舒茜总结,“所以吃亏的都是知青?”

“也不能这么说,有些女知青,很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

城里孩子和村里孩子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村里孩子会走路就要去地里捡麦穗,十七八岁已经是壮劳力,风吹日晒,皮肤黝黑粗糙,再好的底子也好看不在哪儿。

加上村里人想换点票很难,也买不起雪花膏保养。最重要的是,干了一天活儿,回去倒头就睡,没有几个爱干净的,晚上不洗脚,不刷牙都是常态。

城里知青就受不了,一个屋住着,天天吵架。”

甜甜说的那些在农村确实是正常的。卫建国没结婚之前,也没有那么爱干净。

认识宋舒茜后,他观察宋舒茜的生活习惯,然后向她靠拢,才有了现在爱干净的卫建国。

甜甜还不忘吐槽她家老刘,“你不知道,刚结婚时,老刘晚上不洗漱,就往床上爬,袜子脏的都能站起来。我没少收拾他,磨合了一段时间才有了现在的样子。”

甜甜没说的是,她和老刘武力值不相上下,但她有异能略胜一筹,老刘不洗干净,不仅要挨打还要直接睡客厅。

宋舒茜……卫建国一直都很好,她就不说出来,遭人嫉妒了。

“那些知青和村里人天天吵架也不是个事儿吧,时间长了没有闹出矛盾?”

甜甜跟着转移话题,“没等时间长,一起住了一周就出事儿了。

知青都是十七八岁的人,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说不通就打架。但他们哪里是村里人的对手,被打的很惨。

知青们也是厉害,挨打之后,几个人一起跑到县里找知青办,说村里人虐待知青。他们一身伤就是证据。”

宋舒茜……真是年轻气盛呢,县官不如县管。

在村里得罪了村长可是很麻烦的,不说别的,平时安排活儿,多给你分点脏活儿累活,谁也挑不出毛病。

更别提,以后还的找村长开介绍信,请假等。人家只要稍微耍点小手段,就够这些知青受得了。

而且人是群居动物,喜欢抱团。别看他们家属院自己斗得跟乌眼鸡一样,看不惯还会打一架,出去后家属院就是一个整体,被欺负了,大家都会帮忙。

村里很多都是一个老祖宗,这种抱团的现象更严重。

这么想的她也这么说了。

知青中应该也有明白人吧,至少老知青应该知道。

甜甜愁眉苦脸,“如果他们像你这么通透就好了。不知道老知青有没有管,反正刚去的年轻知青,不愿意吃亏。知青办调查清楚,认定双方都有错,各打五十大板。

但这些知青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天地良心,知青办这事儿处理的一点毛病都没有,全是为了知青着想。

结果他们去委员会举报了村里,说村民去采蘑菇,打猎,都没有上交,是薅社会主义羊毛。

委员会如同闻到腥的猫,带着人就去村里搜查。

知青们确实不算诬告,村里有不成文的规定,小猎物自己收着,大猎物交给村里。”

宋舒茜嘴巴都长大了,“他们这……这是要把村里人得罪死了呀,那他们以后一定惨了。”

“可不是,我们回去刚好遇到委员会去搜查,你知道那些人的,好不容易有一个这么光明正大的理由,怎么会放弃。去了村民家里就是各种翻找,破坏。

也是赶巧老刘刚好回去,村里还有一个在公安局工作的,一个在县政府工作的。

三个人联手软硬兼施,又舍了不少东西,才把事情压下来。不然一个盗窃公家财产压下来,就得去农场了。”

说到这儿,甜甜也有点唏嘘。

这是个什么世道,在自己家后面的山上采点野菜,摘点蘑菇,居然不可以。

“这下村里人和知青算是结了死仇吧”。

宋舒茜觉得这些知青太作死了,断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他们这一闹,以后村里人是没办法再去山上弄东西了。

没有山货,只靠着地里的收成,村里人会过得很难。

“可不咋地,是死仇。那些家里住了知青的,用尽各种办法,逼得知青主动提出要搬出去。

村长很为难,说,县里没有给钱,我们村儿就是这么个条件,实在不行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反正他就是一句话,我没办法了。

就是那种破罐子破摔,愿意待着你们就自己想办法,不愿意就去举报,村里就这么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