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村长说了,陆家能在村子里建作坊是因为县城里面的大人物瞧上了她会做手套的手艺呢,这么说来,以后也是要在咱们村里找人做事儿的,能去作坊做事儿多轻松啊,离家里也近,没事儿还能照看家里。”
“我以前没在陆家做事的时候,家里活计都是我在干,婆婆对我还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去了陆家干活,能挣钱了,婆婆对我态度都好了,还是陆婶子说的对,女人就该自己挣钱,这样,在婆家才能有脸面”
“对,我家婆婆”
“”
说宋初雪好的有之,说陆家只顾着自己发家,全不顾念族人的也有之,总之一个村子里不可能全是好人,当有人格外突出的时候,总是会沾染一些人的妒忌,这是常事,宋初雪也没想着能让村民们都喜欢陆家。
嘴长在人家身上,想说什么她阻止不了,但想要来陆家做事,那些嘴不干不净的是别想了,只要对方一直待在桃花村,自是有他们那些长舌妇后悔的时候。
接连几天,陆老五都在陆家门口摆了桌子,登记那些想来上工的村民的名字,登记好的已经开始跟着大匠建造作坊了,没登记好的则继续排队。
好在他考试之前就找了别的先生和秋棱一起教书,不然,学堂少了他真是忙不过来。
这几天,被安排去卖鸡崽鸭崽的陆老二一直没出现,宋初雪不由得拧眉,她记得,冯家的地并没有多少啊,哪怕是去讨好未来丈母娘也没道理住在冯家这么多天一去不回吧?
又不是入赘。
如此想着,她看向身边正在嗑瓜子的刘荷花,问,“老二出去好几天了,怎么还没回来?冯家是买地了吗?”
刘荷花怀孕以后便是家里最闲的了,平时也不用干活,动不动就出去遛弯,和小媳妇老婶子们话家常,带回来不少小道消息。
可见有什么想知道的,问她是没错的,毕竟家里其余的儿子都在忙,
原本想着,等老五考完试,老二和二花成婚的事情也该落实了,但是三月份又要考一场,原本二月六号考试的时候就在县城耽搁了好几天,现在距离三月份也没多久了。
作坊和起屋子的事情都提上了日程,那么安排婚事就太过于仓促了,还是建了屋子再说,届时,乔迁的时候把婚事办了也算双喜临门。
反正乔迁是需要选个好日子的,村民们也会成群结队的前来暖房,吃一顿酒席,当然,这顿酒席不需要办的多好,意思意思就行,村民们上门吃酒,也就不会送什么银钱,只需要带点礼品就行。
这礼品吗,那就有大有小了,一把菜,几个鸡蛋什么的都是礼品,有那关系好的说不得还会带一只鸡之类的,反正很少就对了。
被宋初雪突然的问话,嗑瓜子嗑的咔咔直响的刘荷花一顿,眼睛往上翻了翻,努力回想有关于冯家的事情。
思索了好一会儿,她才说,“没有啊,儿媳根本没听说过,二哥前几天去的时候是说帮着冯婶子干完活就回来了,娘,您这么一问,我就想着,冯家的地也没几块啊,还有冯良那个小子帮忙,应当是干完了才对呢。”
陆老二自从良以后,变化就很大,帮着家里干活,再苦再累都从不会有半句怨言,虽说一开始做事儿的时候瞧着手还很生,慢慢的他就熟悉了,速度也越来越快,毕竟还年轻。
每每那些经常干活的村民们瞧见他干活这么利索,都会调侃他,觉得不愧是陆家人,念书种地皆是一把好手。
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蠢笨的人,只看对方是不是真的用心学,再笨的人只要愿意用心学,不说太多,四五成是没什么问题的。
“是吗?”自己的猜测得到了印证,宋初雪不由得开始猜测陆老二为什么没有归家的原因了,难不成是出了什么事?
思考间,一群村妇直直越过陆家门口正在登记的陆老五,进了院子里,领头的是刘荷花的娘,宋初雪有一段时间没瞧见她了。
只见她身后跟了不少女人,年纪大的小的都有,皆挎着篮子背着背篓,一副要上山或者赶集的架势。
一行人进院子时,先是被院子里正在练武的一群学子震惊了一下,而后目光转动,瞧见了坐在堂屋门口的宋初雪。
【第412章第413章陆家养的鸡鸭那是顶顶好的】
刘母当即满脸堆笑的朝身边的人说道,“看,陆宋氏就在那呢,我跟你们说,你们要买鸡崽鸭崽,来陆家就对了,我之前在陆家做事儿你们也知道,陆家养的鸡鸭那是顶顶好的,都没生病过。”
“你们去镇上买,还得坐牛车,何必费那功夫呢?而且啊,那鸡崽一吹风可不就容易生病啊?到时候钱花了,鸡崽鸭崽出了问题死了,那可得心疼死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