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霎时间,课堂内响起一片哄笑声。
陆老三在拐角处听了一会儿,发觉大家对他的印象很不错,这才进了堂内,原本坐得歪七八扭的学子们皆坐直了身子,停了笑声。
一本正经的样子还真有几分学子的模样。
陆老三脸上挂着如沐春风的笑意,眉目间全是温和,跟个邻家大哥哥似的,好奇问道,“我刚刚走过来的时候就听见你们在笑。”
“到底是有什么趣事,值得你们如此发笑?我也想知道,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学子和我说说?让我也笑一笑。”
他在学子面前塑造的人设一直都是,谦卑有礼,待人温和,见到年长的先生,他会施礼。
对待学院的学生他都一视同仁。
哪怕是在路上偶遇到学院的小厮,他也会问候一句。
这样的陆承业可以说是学院里人人称赞的模范先生了。
学子们对他也很亲近,这不,他一发问,当即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陆老师,我们刚才在说你是好人。”
“是呀,你不仅不会罚我们也不会用戒尺教训我们,我们觉得你就像自家哥哥一样。”
“陆老师,等我们升到丙级班了,你会不会也来教我们呀?”
“总觉得换了别的老师我们很不习惯。”
“…”
此时的陆承业在所有教书先生里面就像是,夏天的凉风,冬天的暖意。
简直是一股不汇入俗世的清流!
让丁班大部分学子很是喜爱,这份喜爱无关乎男女之情,只仅仅是很有好感罢了。
当然,也有那么几个刺头,觉得陆承业这个人不咋的。
好比第一刺头顾雅宁(水火火客串),最开始挑起话头的是她,最看不顺眼陆承业的也是她。
在众人吹捧的时候,她便冒出一句不和谐的声音来,“陆老师,咱们是来念书的,不是来唠家常的,有什么话不能下课再说吗?休息时间那么长,非得在课堂上说吗?”
“咱们都是出了钱来上学堂的,不是出钱来找人唠家常的,要这样的话还不如在家找个丫鬟天天唠!”
“在学院什么都学不到,到时候怪谁去?怪咱们不努力,还是怪你没好好教?”
顾雅宁双手环胸,脊背靠在后桌上,姿态慵懒随意,一双漆黑的眸子淡漠的盯着正在和学子们谈笑风生的陆承业。
她这话说的算是极重了,让陆承业和其余人顿时停了下来,朝她望去。
顾家在顺安县的产业不少,据说只是一个旁支,顾家的家主那是京都里面的大官。
以至于顾家在顺安县都是横着走的存在,但是,顾家很低调,名声极好,从不会参与什么不好的事情。
好比洪灾一事,别的商户都存了粮食,哪怕卖给收粮的官兵,也不过是毛毛雨,顾家就不一样了,只留了够自家嚼用的,其余的全部卖给了收粮的皇家军队。
京都的顾家也是如此,带头替皇帝分忧。
推动了其余观望的大臣,皇帝也没亏待他们,除了出了双倍价格以外,并让顾家家主官升一品。
连同顺安县的顾家都得到了御赐之物,虽然只有几件,那也是无上荣光了。
可见顾家是真的如程县令一般,为国为民。
是以,在私下,京都的顾家主与程县令还是好友呢。
明明程县令都可以升迁了,却不愿意离开顺安县,便求了顾家主去禀明皇上,说明了其中缘由。
皇帝知道以后便没有勉强,只觉得程县令这么个清官蜗居在顺安县这个小地方实在屈才。
皇帝是个好皇帝,虽然很想把程县令调走,却强压下了心头的火热,他身边也不是没有能人。
如程县令一般的,还有好几个,小地方的贪官多的是,能有一方乐土也是好事,他便没再强求。
时间回到课堂上,顾雅宁一开口,课堂之上顿时静了下来,落针可闻。
她的好友程文茵也跟着点头凑热闹,“咱们都是新来的学子,本来就没学到什么东西,才会来书院的。”
“都过去大半个月啦,月考就快到了,诸位可要好好想想,到时候排名是要张贴在学院外的告示牌上的。”
“看到的人可多了,你们不嫌丢人,你们爹娘可还觉得丢人呢。”
这个告示牌是每个书院都会设立的,总有许多学子的父母想要知道学子究竟在学院学得如何了。
又不好总去打搅院长或者先生,便有了学院告示牌这一说法。
不论是月考还是年考,上面都会粘贴上各个班级的排名情况。
陆承业双眼落在同坐一桌的两个少女身上,脸上表情没什么变化。
他是听说过顾雅宁的,顾家的小姐,主家还有人当大官,是他首选接近的对象,其二才是程文茵,她是程县令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