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幼崽混末世(149)

作者:竹醒 阅读记录

确认双方都没事后,庄衡和季硕下车去检查了后方医疗车的情况。

所幸,有惊无险,大家应对得当,都安然无恙。

一路再无波折,半小时后,一行人终于抵达工厂。

他们到时,工厂周围的营地正升起袅袅炊烟,有工人看到他们到来,拄着根烂木头拐杖朝他们咧嘴笑,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眼睛很明亮,灿烂的笑容在那张黝黑皱褶的脸上显得很质朴。

季硕看到许多人都是缠着绷带、拄着拐,身上多多少少都有负伤,但大伙的精神面貌都还不错。

也是末世锻炼出来了强大心脏,面对突发的灾难,大家似乎都已经习以为常。

季硕带着医疗小队在营地的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一遍,环境卫生还算合格,食物水源也都干净无污染。

但为了保险起见,季硕还是让人在住宿周围和水源等地撒了些预防疾病的药物。

灾难过后最怕的就是疫病的暴发,所以消杀工作一定得做到位,不能有丝毫马虎。

接着,他又带着小队重新检查了伤员的情况,该包扎的包扎,该卧床静养的安排卧床。伤员都被集中安置到了一处,换药和照顾起来也更加方便。

在这过程中季硕也了解到,许多员工也是因为防护盾的保护,才在地震中逃过了一劫。

当初,承诺建设工厂的员工除了包食宿外,还会有相应的补贴,又因为是三方合作建立的工厂,所以员工补贴的发放采用的是积分形式。

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物资,所以有不少人攒了积分兑换了智能手表。

可以说,这次地震伤亡不大,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终端的提醒和防护盾的保护。

季硕突然有了新的灵感,或许可以再更新一下手表上的防护盾,下次再有灾难发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佩戴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组织医疗组给受伤人员换完药后,季硕才和庄衡一起往工厂那边走。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工厂建成后完整的模样。

工厂的主体按照他预想中的那样,建成了类似鸡蛋壳似的圆弧形钢铁结构建筑。线条简洁流畅,充满力量感,银灰色的玻璃外墙在阳光下反射着未来科技的光泽。

环绕主建筑的是一系列的辅助设施,包括仓库、办公楼、食堂和员工宿舍等,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在工厂的另一侧,还铺设了一条U型跑道,这是为了以后测试飞行车或建造飞机而设计的。

主建筑的屋顶安装了一排排的太阳能电池板,地下也有发电装置,以满足工厂的能源供给。季硕之后还打算在工厂的附近再建一个风力发电站,这样就能保障工厂能源24小时稳定供应。

工厂的建筑结构,是经过建设组反复研究商讨确认出的一套抗震减震技术,按理说这次的7.0级地震,工厂是能承受住的。

但毕竟是刚建成,还未经过检测,谁都无法保证它能够承受这次地震。所以,安全起见,庄衡还是带着员工们撤出到了工厂外面。

季硕与庄衡在工厂内外仔细检查,确认墙体无裂缝后,悬着的心才稍微放下。

毕竟关乎未来数万名员工的生命安全,季硕又让系统给工厂做了安全系数评估检查。

结果显示安全等级达A+级,能抗7.0级地震及18级以下强风,季硕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数月努力总算是没有白费。

庄衡与各小队队长商议后,决定将队员带回工厂安置,待地震灾害过去,便可正式开工生产飞行车。

接下来的日子,庄衡依旧白天在工厂忙碌,晚上回农场。

季硕则抓紧时间升级了手表防护盾,测试通过后,立即通知所有佩戴智能终端的人员升级系统,并计划以补贴、奖励等形式为其他员工发放智能终端。

结合队员们的反馈,季硕将防护盾改进为了防护气囊。

遇到危险,透明的防护气囊会从手表弹出,像个大泡泡一样迅速包裹住佩戴者。

气囊采用特殊材质制成,不惧高温严寒,坚固耐磨的同时又具有弹性,能扛住大部分外力伤害,内部恒温恒湿且储备有一周的食物、药品和应急能源,以确保遇险时有足够的物资支撑到救援的到来。

冯弘济在农场里休养了几天,身体也终于大好,他了解到农场里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后,就产生了送自家那对龙凤胎过来读书的念头。

季硕对此自然是同意的,但考虑到教育资源有限,如果开了先例,以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人送孩子过来,到时恐怕会管理不过来,就象征性收取冯弘济一些物资作为学费。

农场目前的水平还无法满足给所有孩子们都提供教育资源,就只能设置一定的入学门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