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带着幼崽混末世(106)

作者:竹醒 阅读记录

季硕和庄衡挑拣了个头小的放归河里,剩下的鱼,季硕都检测确认没有毒后,才拿给后勤组让今晚煮了给队伍加餐。

季硕还留了十几斤鱼,打算明天下山送给乔大哥他们也尝尝鲜。

傍晚的时候,外出挖草药的方庆生也回来了,带回来了许多草药的根部和种子,还给几个孩子摘了些野果。

方庆生把草药都种在一块小空地上,仔细教孩子们辨认这些草药和跟他们讲解药理,几个小孩也不管听不听得懂,都在装作认真听讲,频频点头的模样还挺好笑。

第二天季硕拿了鱼便要带几个小孩下山,庄衡不放心,让周奇胜跟着一起去了。

乔岩看到他们的到来,神情很高兴,“正想着联系你们呢,没想到你们就来了。”

“昨天捞了点鱼,想着给你们也送几条。”季硕笑容和煦地说道。

“来就来了,还带什么鱼。”乔岩一边说着,一边热情地邀请季硕和周奇胜进屋。

几个小孩不愿进屋,要留在院子里和乔大哥的儿子还有大黄狗玩,季硕便随他们了。

进屋后,乔岩给二人倒了水,也没有拐弯抹角,直入主题,“那天听了小季你的建议,我就立马同村里的几户乡亲商量了,之后又联系了附近几个村的乡亲,他们都同意成立一个新的村子。”

“村子的选址我们也选好了,就在你们农场山脚下,位置有点偏,但都现在这个世道了,大家都想往深山老林里躲,而且我们也想着挨你们农场,好有个照应。”乔岩有点不意思。

“只是,这村子里的房屋大多都有些年头了,我们在建筑方面又知之甚少。”乔岩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显得有些腼腆,“所以我想问一下,你们这边有没有建筑方面的高手,能帮助我们加固一下房屋?”

“有的。”季硕笑着响应,语气真诚坦率,“正好我们也在建房子,可以派一支小队下来协助你们改建,但是,为了避免日后有矛盾,有些事情我们需要提前沟通清楚。”

见季硕话锋一转,乔岩忙应道:“是嘞,是嘞,你说。”

季硕这才继续说道:“山上我们设了很多防护,又种了些异能植物,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你们进山前需要先跟我们沟通,如果以后要耕种土地最好是能在山下。”

“这是肯定的。”乔岩连连点头,脸上露出宽慰的笑容,“我早就和乡亲们交代过,不会轻易进山,耕种也只在山下。”

达成共识后,季硕回到农场向队员们转述了乔大哥的计划,他们听后纷纷表示支持,承诺会尽力为村民们提供帮助。

由于队员宿舍的建设还需时日,庄衡第二天便调配了部分人手,协助村民们搬迁并修缮房屋,挖鱼塘的工作并不需要太多人力,正好可以分担这一任务。

基建小队有个叫孟建修的小伙子,他曾是C大建筑系的佼佼者,末世的降临让他空有一身才能却无处施展,他听说麓山农场需要人自力更生建造家园后,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施展才华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这次,他跟着队长下山去给村民们翻修房屋,听取了村民的意见后,得知他们都想有个可以用来储冰储粮的安全地方。

借鉴南方基地的地下城设计,他提出了一个创新方案:在每户村民家中建造一个类似地窖的多功能空间,这个空间平时可以用来储物,如果遇到危险可以用来躲藏。

更妙的是,他建议在地窖之间挖掘通道,平时的地窖关上门就是一个独立而隐蔽的储物间,而在紧急情况下,村民可以通过地窖互通消息和及时撤离。

基建组的队长卞文耀,也是建筑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了,对孟建修提出的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虽然挖通道会费些功夫,但对村民来说具有长远的益处,利远大于弊。

经过一番讨论,村民们一致同意了这个方案。

他们搬来的这个村子叫黄宁庄,村子里没有原住居民,商量后,村民们决定改名叫麓安村,推举了乔岩作为村长。

六十多户村民挑选了村中结构稳固的房屋作为新家,基建队帮他们将这些房屋加固至抗震级别,之后就是修建地窖,接入水电。

水电设施均是麓山农场提供的,对于这些村民来说,这是他们三年来首次重新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心里都无比感激麓山农场,感谢来帮助他们的基建小队。

孟建修绘制了地窖的详细布局图纸,历经半个月的辛勤劳作,地窖和信道的结构已初见雏形,除了地窖的出入口外,孟建修还在村中几处隐蔽的地方都留了出入口。

随着地窖工程的初步完成,基建小队也准备撤离,剩下的修缮工作村民们自己就能完成,基建小队要回去继续投身于山上宿舍的建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