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活了大半辈子,见过了不少的姑娘,可是却没有见过如此聪明的女孩子。
徐长明和周氏的母子感情极好,所以徐长明在信函里写了许多关于唐家和唐宓的事情。
周氏瞧着,都觉得唐宓过的不容易。
而且,就算徐镇能说服姜氏,却也未必能说服唐宓。
“一个愿意娶,一个愿意嫁,你去插手什么!”周氏见丈夫还瞪着自己,也不服气的说,“你若是惹急了,人家没准还不认你这个舅姥爷呢!”
“你真以为没徐家,她就会过的不好?”
徐镇:“……”
在外人眼里的香馍馍徐家,在唐家人的眼里还真未必有多香。
唐家人老实本分,若不是唐宓要在京城里成亲,姜氏和唐大石怕是都不会来京城。
而且姜氏和唐大石会来京城,也是因为唐宓的缘故,和徐家的关系真的不大。有些事情看破不说破,可周氏却要点醒徐镇……
徐家这些年,真没帮过姜氏和唐宓半点,没有资格去掺和人家的家事。
“少打着为她的话语去掌控人家!”周氏也认真了起来,“若你还想让她喊你舅姥爷,就不再说方才的那些话!”
“有事好好说,少摆你的架子!”
第214章 :尘埃落定
唐大石和姜氏领着唐宓、唐书进城,而文九和文修明回了文家,顾六自然和顾修凤回了顾家的老宅子。
而唐家却住在一座小四合院里。
顾修凤倒是邀请唐大石和姜氏住在顾家的宅子里,可唐大石和姜氏却没有同意。
如今唐宓和顾六虽然定亲了,可唐家总觉得低人一头。
这座小四合院是前些日子租下来的,而接下来的日子,唐大石和姜氏便开始了看房子。
他们会想买下一座宅子, 是想着来日唐宓从自家出嫁,而不是从顾六的宅子里出嫁。
等唐宓出嫁后,这座宅子便留给唐宓。
姜氏和唐宓讲,“爹和你娘,等你完婚后,我们肯定是要回乡下的!”
“爹娘不在你的身边, 自然是担心你的!若往后你受了什么委屈, 顾家人赶你离开, 爹和娘担心你连住的地儿都没……”
唐宓闻言笑了笑,而在外面听着岳母和闺女说话的顾六却是一脸无奈。
他哪里敢。
况且以为唐宓的本事,即使没这座院子,她也能自己赚出来。
不过唐大石和姜氏终究是好意,唐宓自然不好让父母担心,她点头,“嗯,不用买太大,我往后若是一个人住,太大清扫起来也累!”
即使如今车五一家人都在伺候唐大石和姜氏,和唐家人骨子里却是个诚恳的,压根不习惯被人伺候!所以他们倒是也没觉得唐宓说的哪里不对!
徐家一直在等姜氏和唐大石上门,然而他们等啊等啊,却压根没见唐家人有动作。
直到三日后,徐镇有些坐不住了,他问孙子,“停哥儿,唐家人是和你一起入京的吗?”
“回祖父话, 是的!”徐停点头,“都进京好几日了!”
“是啊,都进京好几日了,怎么他们也不来拜访我?”徐镇问,“难道还要我这个做长辈的去看他们不成?”
徐停:“……”
其实唐家人的确想来拜访徐家人的,可是在入京后听闻徐家人是清流门户,又是簪缨世家,唐大石和姜氏就犹豫了。
而且,姜氏对徐家人也不熟悉。
姜氏的确帮徐妙月找到了家,让徐妙月入土为安,可她自己却没想过要去攀徐家的关系。
“许是身子不适吧!”徐停给他们找借口,“孙儿去瞧瞧!”
徐镇没有开口,徐停也知道祖父的意思,便亲自去找了唐家人,结果徐停到了的时候,唐家人已经看好了院子了。
徐停也被迫跟着看了屋子。
这座宅子是一座一进院,位子却很不错,有闹中取静的感觉。
姜氏会看上这里,也是因为旁边还有一座一样大小的院子。
她想着,不如把两处都买下来。
一处给唐宓, 一处给唐书。
文九再过几年要去国子监里念书, 所以文修明和他们商议过,让唐书也跟着去。虽说唐书可以住在文家,可终究没有自家住着舒服。
他们也要在京城里照顾几年文九……
只是一座宅子便要二百两,两处置办下来就得四百两了。
这次,唐家人来京城里,已经把家里能带的银子都带上了,唐大石的包袱里就有足足八百两的银票。
这些钱都是家里一直攒下来的!
唐家这些年靠着卖纺线和开火锅店赚了不少钱,可是有一部分唐大石都给了唐宓,他留在手里的银子,其实并不多。
“买吧!”唐大石和姜氏商议了一番,“置办家里用的东西,可以省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