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唐宓瞧的出来,父亲和大姑奶奶都很高兴,连平日里总是低着头的表妹胡盼儿,也是带着笑。
看来,这门亲事,大家都很满意。
唐大石是个藏不住消息的人,等中午吃饭的东西,他就把这件事说了出来。
这次这门亲事,说起来还真的不是唐谷秋故意去找的,而是因为有人瞧上了胡盼儿。
前些日子因为码头上生意人来往的极多,所以唐家的火锅店里忙的厉害,而胡盼儿自然也去帮忙。
唐家倒是也没亏待胡盼儿,给她也开工钱。
只是这工钱,唐宓是交到了唐谷秋的手里。
若是把这个工钱给胡盼儿,怕是一眨眼就会被元氏拿走,唐宓也是留了个心眼。
当时胡盼儿对唐宓很是感激,却又觉得自己对母亲有些愧疚。
唐宓安慰胡盼儿,说都是孝顺。
孝顺唐谷秋也是孝顺,孝顺元氏也是孝顺,这年头没有因为要孝顺,而把自己坑死的道理。
也是因为这样,胡盼儿赚了一些钱。
因为这些钱在唐谷秋的手里,所以元氏即使想要,也没这个胆量。
胡盼儿本以为在火锅的里做事,无非是赚一些钱,却不想她被陈家的人瞧上了。
说来也是巧,陈家如今也是陈奶奶当家,可她的脾气却不好,在火锅店的时候,不是嫌弃调料太辣就是嫌弃太清淡了。
火锅店里的人忙的厉害,谁也没空搭理一个老太婆,反而是胡盼儿心细,她一直都帮着陈奶奶,最后陈奶奶吃的满意了,对胡盼儿也高看了不少。
再后来,陈奶奶又来了几次,甚至一次还带了她的大孙儿过来。
胡盼儿倒是没察觉陈奶奶的心思,反而是和往日一样仔细的照顾她的感受,甚至在陈奶奶说起要在家里种葡萄卖的时候,还和她说起了自己种葡萄的经验。
也是这样,陈奶奶便觉得胡盼儿好。
陈家在镇上也是做生意的,不过陈家是卖杂货的,而陈奶奶的大孙儿陈巷却在镇上读书。
陈家人起初也不同意这门亲事,可在见过贤惠的胡盼儿后,便也没了意见。
当然最重要的是向来只知道看书的陈巷,居然和胡盼儿倒是能聊到一起。
“我就觉得陈巷这孩子好!”唐大石丝毫不掩饰对陈巷的喜欢,“这孩子懂事又礼貌!”
唐谷秋呵呵的笑。
反而是姜氏忍不住开口说,“你喜欢有什么用?你又不和人家过一辈子,这最重要的是盼儿喜欢!”
姜氏和唐大石不同,她至今对读书人都有心里阴影。
在听到陈巷是读书人后,她立即便想起了苏家那负心汉。
第186章 :商议
唐谷秋闻言却是哈哈的笑了起来,脸上的皱纹随着她的笑容而慢慢的舒展开。
胡盼儿见唐谷秋高兴,虽然害羞却也跟着笑。
唐谷秋不是元氏,她在处理这门亲事的时候便对胡盼儿的想法十分的在意,她活了大半辈子,也知道这成亲得双方都觉得好,才算是一门好亲事。
即使陈奶奶再喜欢胡盼儿, 也得胡盼儿对陈巷满意。
起初,胡盼儿在听闻这门亲事的时候,丝毫没有多想,便对唐谷秋说让祖母做主就好。
在胡盼儿的眼里,唐谷秋给她定的亲事,肯定是最好的。
当时的唐谷秋瞧着胡盼儿,心里却有些难受。
这孩子自幼又懂事又乖巧,可惜偏偏遇见了元氏这样的娘, 还想把胡盼儿往火坑里推。唐谷秋本就不是多事之人,可瞧着元氏做的越来越离谱,才会拿出霸道婆婆的样子,来插手胡盼儿的亲事。
对此,山里有不少人都说唐谷秋这事做的不对。
儿女的亲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当婆婆的去插手已经分家的孩子的们的事。
好在胡二栓不是蠢笨的,他在听闻这些话的时候,还特意出来说,胡盼儿的亲事是他特意托母亲帮忙的,是他没本事等等。
这谣言才平息了一些。
唐宓坐在远处,瞧着胡盼儿带着笑,心里也有些高兴。
等用完了午饭,唐宓就把胡盼儿带到了自己的屋子里,然后从首饰盒子里拿出一枚厚实的银镯子和一对珍珠耳环递给胡盼儿,“你如今要定亲了,我没什么送的, 这些首饰都是新的, 我没用过, 若是你不嫌弃,就拿着吧!这是我恭贺你的礼物!”
胡盼儿赶紧摆手,她往后退了一步,双手放在身后,“表姐,这太贵重了!”
且不说这镯子瞧着厚实,就是这对耳环,也值不少钱。
胡盼儿别说银器了,她身上最贵重的还是那枚乌木簪子,也是唐宓送的。
当时她也是怎么都不肯要,结果唐家人说,认识的人几乎都送了,而且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所以胡盼儿才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