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的母亲,也就是她的亲生外祖母小月,当年就是被姜二牛用五百文的价格买到山里来的。她曾听人说,外祖母生的极其好看,一看就像是城里长大的姑娘,可惜便宜了姜二牛。
外祖母和绿枝不一样,外祖母被打断了手后认了命,在老虎沟生活了三年后生下了女儿,因为难产而死。
其实,外祖母当时是能救的。
只是姜二牛舍不得要花一百文钱请大夫来村里,又嫌弃外祖母生了女儿,就看着她最后血崩而亡。
后来,还是姜二牛的姑母瞧着姜氏可怜,亲自养了一段时间。
等老姑母一死,姜氏又回到了父亲姜二牛的身边。
姜二牛这个时候也娶了村里的寡妇——蒋氏。
蒋氏来姜家的时候,已经有一儿一女了,之后和姜二牛又生了两个女儿。
当初蒋氏瞧着姜氏长的美貌,还想送姜氏去给镇上的富贵人家做妾,好在姜氏遇见了唐大石,而唐大石也愿意卖了地,给了五两银子的高价娶了姜氏。
否则母亲姜兰花也会被这对豺狼活活的吞噬。
“闺女!”
就在此时,唐宓抬起头看见了屋门被推开,唐大石还用碎布条吊着右手。
他方才从竹林里回来后就去了厨房里准备饭菜,可怎么也没想到蒋氏说话越来越难听,他想出门阻止的时候,就瞧见唐宓站在院子内。
唐宓像是被吓到一样,瘦弱的小姑娘站在空荡荡的院子里,整个人瑟瑟发抖。
唐大石心疼的不得了,想要去开口劝女儿,却见唐宓跑进了屋子内。
此时,唐大石也发现了唐宓带回来的背篓。
背篓里装着几双鞋、吃的和半匹布,这些东西一看就是给家里人买的,可唯独没有她那一份。
唐大石心里难受的厉害,只是紧紧的用左手握着鞋。
他拿着鞋敲了敲唐宓的门,怕这孩子又做傻事,赶紧说,“别听她胡说!”
“爹说了,给你招赘!就给你招赘!”
“你是咱老唐家的孩子,轮不到她一个外姓人来议论咱们家的事!”
唐宓抬起头,目光和唐大石相接。
唐大石是个能言善辩的,可如今他只是反复的重复这几句话,笨拙的不知道怎么宽慰女儿。
本来唐宓只是惊慌,如今眼泪却不受控制的簌簌而落。
唐大石一见她哭,更是慌了。
他走到女儿的身边替她擦干眼泪,又说,“爹答应过你娘,往后不止要对她好,还……”
还要对孩子们好。
当年,其实姜氏是被姜家逼的走投无路。
他能娶到姜氏,并不是因为那五两银子,而是因为姜氏点了头。
姜氏的骨子里像岳母小月,他曾和姜氏发誓,绝对不会因为姜氏来日生下女儿,就薄待女儿。
姜氏动容了,这才答应和他成亲。
唐大石的父母走的早,除了一个远房的大姑还在来往,其他亲戚已经不怎么联系了。
他和姜氏一样,都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别怕!”唐大石拍了拍唐宓的手,安抚道,“有爹呢!”
第17章 :大姑奶奶
蒋氏言语再无礼,终究是唐大石和姜氏的长辈。
要想让蒋氏闭嘴,唐大石也不是没办法,可却怕落人口舌,更不想外人说姜氏的不孝。
唐大石安抚好了唐宓,便从屋子里走了出去,在村口找到了挖猪草的唐粮,“二粮,去山里找你大姑奶奶,说姜家来人!”
唐粮愣了下,转身就要朝着山里跑去。
好在唐大石反应快,用左手抓住儿子的背篓,“你去就是了,背着这些东西做什么!”
唐粮点了点头,平日里机灵的他,敏锐的察觉到了家里肯定是出事了。
因为大姑奶奶曾说,家里若是没什么大事,就不要和她来往。倒不是因为大姑奶奶不喜欢他们,而是因为大姑奶奶有自己的苦衷。
大姑奶奶唐谷秋嫁的丈夫是个开棺材铺的,十多年前还揽下了义庄的生意。
人都有一死,可谁都忌讳这个字,故而大姑奶奶家和外人也很少来往。
外人都说,他生下来就是瘸子,是因为母亲和大姑奶奶家里走的太近,遭了天谴。可唐粮从不这么认为,他只记得自己无意间说了一句想念书的话,大姑奶奶就特意派人送银子来,说是给他出束脩。
谁都知道瘸子做不了官,念书也是浪费家里的银子。可大姑奶奶却说,能认识几个字也好,至少往后卖山货不会被人坑骗。
对于这位大姑奶奶,唐粮从心里是敬佩的。
至于蒋氏——
虽然是他名义上的外祖母,可骨子里却不是什么好东西,每次来唐家都会打秋风。
若只是花点银子,父亲也绝对不会找大姑奶奶来镇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