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山林一办下来,在村里顿时就轰动了。
乡下人到了冬日里本就没什么事,一些碎嘴婆娘闲下来倒是会凑一起说话。
本来她们这段日子议论的是苏家娶亲的事,苏亭要和王家姑娘成亲了,据说这喜事要大办,要让村里人都瞧瞧,读书人是怎么办喜事的。
有人听着有些羡慕,可有些人却是发笑了。
程家的程景不也定亲了吗?定的还是裴家的姑娘,也没像苏家这么嚣张。
裴家可不是王家,裴家可是大户人家。
柳氏这几日本来还有些洋洋得意,毕竟王家姑娘的嫁妆有不少,等王家姑娘嫁过来后,家里的丫鬟又要添两个。
到时候,她就有儿媳妇加三个丫鬟伺候了,别提有多舒服了,可以摆足了场面。
柳氏和往日一样,到了村里人那些嘴碎婆娘们聚集的地方,跟在她身边的小丫头立即把端在手里的凳子放下,又铺了一层垫子后,柳氏便坐了下来。
可之前不一样的是,村里的人都在议论唐家最近发生的事。
“唐大石真把柳树坡和清水山都买下来了?你可别听错了啊!”
“我骗你做啥,前些日子周莲不是生了个闺女嘛,我去探望她的时候,我听她说到这件事!她说,这事是村长和唐大石一起去县里办的,说是等开春后再和村里说!”
“要是周莲说的,那肯定没问题了!我也听人说了,唐家这些年靠着卖麻线、棉线赚了不少钱,今年还在县里买了不少棉花呢!”
“可不是吗!黄家和韦家今年不就种了不少的棉花吗?据说都是卖给唐家的!”
村里人都知道唐家赚了钱,不然也不会请人纺线了。
第145章 :出气
如今,村里的人都眼热的厉害,尤其是刘老婆子。
刘老婆子的丈夫甘大北这些日子一直在帮良家看鱼塘,没少说起关于良家的事情。
良家靠着卖鱼,每年都能赚不少,可今年良家却不怎么卖鱼苗了,说是要留给熟悉的人家。
甘大北好奇一问,原来鱼苗要留给唐家。
唐家买下了清水山后,准备把后山上的池塘挖大一些,然后养一些鸭子,这鸭子吃鱼虾,所以唐家还准备在旁边的的水沟里也养些鱼虾。小点的喂鸭子,大点的就拿来自己吃。
甘大北说这些话的时候,眼里全是羡慕的神情。
这下河村的村民们穷,别说是小鱼小虾了,就是螺丝肉都能解馋,那能这么糟蹋东西?可唐家也不是白占良家的便宜,人家也是给钱的。
若说唐家买下清水山就算了,可这柳树坡嘛……刘老婆子却不懂了,难道是唐家钱多了没地方用?
“这唐家也真的是,之前还说唐大石是厚道人家,这哪里厚道了?”刘老婆子接了话,撇了撇嘴说,“咱们和他都是一个村的,这有了赚钱的法子也不给我们说说!我听人说,他家那纺线的车和外面的不一样,速度快的很!”
“远亲不如近邻,这纺车若是拿出来卖给我们,咱们也能跟着沾光不是?”
有人听着,立马附和,“可不是吗?这藏着掖着做啥,难道还怕咱们偷他的不成?咱们都是一个村的,有啥不能拿出来的!”
刘老婆子见有人附和自己,嗓门拔高了不少,“按理说,就该让村长去唐家说说,让他们家把这纺车卖出来一些!”
她说的振振有词,周围的人倒是会搭理几句,可谁也不想去找村长说这件事。
谁都有亲戚,尤其是像下河村这个小山村,几乎走几步就能碰见远房亲戚!自然,她们家里也有认识的姑娘在唐家做事,若是这个事情她们回家里闹这件事,且不说丈夫和公公、婆婆会怎么看他们,那些在唐家做事的姑娘家里的人肯定不干了。
人家现在一天十文钱的工钱拿的舒舒服服的,凭什么要和她们一起闹?况且,如今村里的作坊是千锦布庄开的,这千锦布庄的背后可是有当官的人,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哪敢去惹人家千锦布庄?
所以,无论刘老婆子说的多么起劲,可到了最后却没有人愿意和她去村长家里。
刘老婆子说的口干舌燥,浪费了不少的口水,虽然最后没人跟着她去说这件事,可她心里的恶气总算是出了一些。
刘老婆子骂唐家缺德,骂唐宓往后要倒霉,这惹的柳氏又和她说起了话。
刘老婆子本就闲了好久,和柳氏虽然有些嫌隙,可她是个识趣的人,知道王家姑娘要嫁过来后,又和柳氏走到了一起。
村里有人的地方,就有人说是非,这世界上‘红眼病’的人不少。
周莲虽然没去‘参加聚会’,但是总有人借着去探望她的功夫,和她说起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