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氏见唐大石说的口干舌燥,直接把放在床头的茶水拿了过来,让他喝一口继续说。
姜氏看着眼前的丈夫,心里开始嘀咕,也不知文大夫开的什么药,本来该好好养病的丈夫,几天下来养的红光满面,哪有之前憔悴的模样。
……
然而唐宓丝毫不知道,父母已经为自己操心亲事了。
翻年后她也才十四岁,还是个学生,这个时候连谈恋爱都属于早恋。
唐宓的心思全部放在孵蛋的身上,夜里她醒来好几次,都是在看屋内木框内的温度。
孵化鸡蛋一般是在十九至二十二天左右,根据温度和湿度决定小鸡出壳的日子,所以在这段日子里,唐宓和二哥唐粮开始在后面的竹林里清理出一块不小的地方,再用编好的篾条围起来一个鸡笼。
夏日雨水多,唐宓怕小鸡会被雨淋出毛病,还特意修了个可以躲雨的地方。
这一忙,好几天就这么过去了。
等家里的蛐蛐笼子编的差不多的时候,唐宓便和家里说要去镇子上卖东西,空间总不能这么一直摆放着不升级,而且家里也需要银子。
天还未亮,唐宓就起床了。
她给鸡蛋翻了个身,才从柜子里找了一件囫囵的衣服穿上,去了厨房里。
唐谷起身的时候,就瞧见了唐宓在厨房里忙碌着。
在他的记忆里,妹妹和弟弟一直都穿他和唐粮的旧衫。
尤其是唐宓今日穿的这件,虽然都洗得有些发白,可这已经是她最好的一件衣服了。因为其他衣服不是缝了补丁,就是磨破了不少的地方。
不过终究是他和唐粮的旧衫,穿在娇小又纤细的唐宓身上,总是会显得有些奇怪。
唐宓针线活不错,她稍微改动了一下,也没有裁补,衣裳居然意外的贴身了,瞧着倒是没那么寒酸。
唐谷心里有些难受,村里的小姑娘们,都喜欢新衣服、簪花等等的东西,可妹妹从来没和他们要过这些东西,比谁都乖巧、听话、懂事。
如今父亲受伤了,母亲因为要保胎的缘故,又不能做太多的活。
家里的家务,大多都落在了唐宓的身上。
现在,妹妹还要去镇上卖东西补贴家里。
“大哥,你起来了?”唐宓都是不知道唐谷在想什么,她自幼在孤儿院长大,是打小吃苦长起来的,丝毫不觉得现在有什么不好。
她反而有些庆幸,家里人都很宠爱自己,丝毫没有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就偏心。
家庭和睦,这是唐宓之前体会不到的亲情。
“嗯!”唐谷闻言点了点头,他走到了灶台前,拿着木柴往灶膛里添火。
一股淡淡的香气从锅里溢了出来。
“你在做什么?”唐粮没想到妹妹会起来这么早,一进厨房就闻见了香味了。
“鱼汤!”唐宓笑着说,“一会鱼汤和鱼肉给爹和娘送过去,还剩下的鱼汤咱们用来下面。”
唐谷一会要去码头上做事,唐粮要去帮隔壁村的人做柜子,都是力气活,得吃饱一些。
熬的发白的鱼汤加上葱姜,最后下入面条,再放一些小青菜,出锅后不禁让人食欲大增。
姜氏从前也做过鱼汤面,可味道却不似唐宓做的这么好。
她看着眼前的女儿,除了面容上有个胎记,可身形和肌肤却极好。
村里没几个姑娘有自家女儿长的这么白嫩。
而且,女儿很聪明,不止把家里的活做的利索,还会编东西赚钱。
虽然不知道她从哪里学的这个本事,可这终究是好的,会一门手艺能补贴家用。
这下河村,谁家姑娘有她女儿这么干练的?
姜氏想起昨夜丈夫说的话,觉得丈夫会偏心也属正常。
她真的得替女儿操心下婚事了。
等用完了早饭,唐宓和唐谷就出了门。
这次唐谷替唐宓背着背篓,两个人还未走到村口,就碰见了一起去镇上赶集的文修明。
文修明也背着一个背篓,里面放着不少晒干了的药草。
“文大夫,你去镇上忙呀?”唐宓一见文修明,立即露出了笑容。
她是真心感谢文修明,若不是文修明的医术高超,唐大石的伤口怕是要感染了,没准还会闹出人命。
唐谷是个木讷的,他见到文修明,只是点了点头,“文大夫好!”
也不怪唐谷会如此的疏远文修明,而是文修明自己就带着一股淡淡的疏离感。
这人长的太好看了。
当初文修明来村里的时候,村里活了快一百岁的老太太就说,这辈子都没见过长的这么整整齐齐的男人。
当然,老太太最多也就去过县里,没见过太多的外男。
只是下河村太穷了,长的再好看,在村里也没什么用,还不如力气大点,能下地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