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谷秋和胡大棺材板都商量好了,送了一两银子来做贺礼,却不打算亲自走这一趟。
当然,这一两的贺礼,也是悄悄给唐大石的,不然她那几个儿媳妇怕是要念叨死。寻常人家结亲,他们顶多送个三十文,就算是亲戚,送个八十文很不错了。
胡家算不上富裕,送个一百文,已经是大礼了!
可如今胡大棺材板却答应唐谷秋送一两银子,也是有原因的!
这一年多来,唐家送了不少东西来胡家。
小到花生糖,大到家具和雨伞等等东西,只要是胡家缺的,唐家就会送来。
而且唐宓更是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唐谷秋,连胡大棺材板也没落下。
胡大棺材板喜欢吃酒,她就送葡萄酒过来,胡大棺材板喜欢吃茶,她也送了不少茶叶。
这些东西都不是差的,胡大棺材板也知道若是唐宓要卖,肯定能卖出不错的价格,她压根不计较价格的送,即使胡大棺材板这些年看唐大石再不顺眼,也不好再不满意唐家了!吃人家嘴软,所以胡大棺材板对唐谷秋送礼的事情,没半点异议!
结果,两夫妻商量好了,唐家还没收到礼金,就跑来邀请他们去赴宴。
起初是唐大石来,后面换成了唐谷,再后来姜氏背着大米也来了几次,最后几次是唐宓和夏荷来的。
唐谷秋知道,若是她和胡大棺材板再不答应,这夏老头没准都要来了。
夏家丝毫不在意他们的是做什么生意的,而是想着唐谷对他们十分的尊敬,若是他们不来,唐谷怕是要遗憾了!
“大谷是你瞧着长大的!”姜氏说,“他如今成家了,自然想让你瞧见!”
唐谷秋哈哈大笑,“他肯定高兴,倒不是因为我这个老东西来了,而是因为要娶媳妇了!”
她说的有趣,而屋外的唐大石安排着孩子们忙了起来。
偌大的院子内,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有孩子们跑来跑去打闹着,还夹杂着大米时不时的哭啼声,厨房里更是传来阵阵的香味。
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后,唐谷领着村里的男人们,朝着上河村出发了。
如今唐家已经有了耕牛,又加上还在程家借了两头牛,三头披着红绸的牛朝着上河村十分有气势的去接新娘子了。
跟在牛车后面的壮汉们,个个都洋溢着笑容,把锣鼓敲的震天响。
时不时有上河村的孩童们来看热闹,坐在牛车上的人,就会递给孩子们一些花生糖、冬瓜糖。
这些糖在乡下算是稀罕物,接亲的人家都知道,这唐家和从前不一样了,连糖都舍得这么分发。
孩子们得了糖,更是追着牛车跑,个个都喊着,“来接新娘子了!”
“接新娘子了!”
结亲的人一出发了,唐家便更忙碌了。
唐家今时不同往日,唐大石更是放出话去,说是酒肉随便吃,绝对管饱。
厨房里,唐宓因为擅长厨房的活,也在一边忙了起来。
乔氏擅长做凉菜,而热菜就交给了程氏和彭翠。
黄云帮忙烧火,李秀儿笑呵呵的抱着大米,听着孩子的哭声却笑的更大了。
大米丝毫不给大哥面子,该哭还是哭,该闹还是闹,可在众人的眼里,却是喜气的。
其实,去接亲是压根不需要新郎官出面的,但是唐家为了表示在乎夏荷,唐谷是跟着人群去了上河村。
招呼客人的事情,便交给了唐大石和唐粮。
唐书年纪小,本来他想看书的,可是李狗儿、文九还有李天成都在他的屋子里,他哪有心思看书,一群孩子倒是凑在一起看热闹了。
“小书!”李狗儿推了推唐书,“你去厨房给我们拿点吃的吧!”
第122章 :结亲(2)
也不怪李狗儿如此着急,是因为今日厨房里准备的东西,还真的好吃。
唐宓昨夜就做了不少的卤味,今儿又起了一个大早,特意做了不少的蒸菜。
下河村的大半个村子的人都来了唐家,因为桌子和凳子碗筷不够,还特意去好几家借了。
这会院子内,摆了十多桌,来往的人群都笑着,热闹极了。
李狗儿今日没吃早饭、也没吃午饭,就空着肚子来吃这顿喜酒,他现在肚子里饿的厉害,若不是方才唐宓送了点吃的过来,他怕是要翻白眼了。
唐书闻言,瞪了一眼李狗儿,“我怎么去!”
“去呗!”李天成也压低了声音说,“就宓姐姐说的那个卤郡肝,特别好吃!”
唐书瞪了一眼在自己屋子里的伙伴们,嘀咕着,“我还指望你们来帮忙的,可你们怎么就想着吃啊!”
李狗儿哈哈大笑,他笑完了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们也是想帮忙的呀,可大石叔说我们还小,哪能帮什么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