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她,教导她。
她不想只接受他的好,而没有任何回报。她也想要帮他,让他少些疲累。
这日,她从明光殿里出来。天气是冬季难得的晴朗,天空湛然如洗,阳光照在身上有和煦的暖意。
她心情不错,带着碧梧在花苑闲逛。梅花尚未绽放,枝梢苞萼,暗香幽微。走着走着,眼前不远处的亭中,坐着数女。一旁燃着红泥火炉,温着香醇的冬酿。
欢声笑语,十分畅意。
纪襄走近了些,就清晰听到她们所言。
“......真有本事呀,说不定延迟两年成婚的古怪就是她自己想了法子弄出来的。也是,做宫妃自然比做一个少夫人更风光。”
“她在宫中多年,必然是有些本事心计在身上的,一朝富贵也无甚可说的,难不成你们羡慕了?”
“我听说她是下了谈贵妃的面子,那之后她是怎么迷惑陛下的?”
“章序活该!”
“你还记得他和你兄弟打过架的仇呀,都多少年了......”
纪襄听到这里,才听出来她们是在说她。
会有如此议论,倒是一点都不奇怪。
她看着不远处几个人饮酒说笑的身影,轻声道:“走吧。”
才走出两步,她又停下了脚步
凭什么要被人白白议论?
她无声地告诉自己,她已经不再是被人讥讽都能维持笑脸,胆怯怕生出事端的纪襄了。
纪襄折返了回去,快步走到亭子旁。
第52章
纪襄已经想好了要说什么,还未上前开口,就有一人已经看见了她,猛地站了起来,惊呼道:“纪姑娘!”
这个姑娘她认识,是有一回宫宴上和她聊了许久的汤妙。
此刻,她正羞得满脸通红。
纪襄朝她点点头,原本坐着的几人面面相觑后,都站了起来,互相见礼。
这些姑娘都很年轻,多是云英未嫁的年纪,脸皮薄。背后说人是非本就不对,何况被正主抓个正着,大多数人都垂下了头。
小火炉的咕嘟声中,纪襄道:“怕是要打扰各位兴致了,只是我方才正好听到了各位的谈话,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和她算是相熟的汤妙勉强一笑,接话道:“纪姑娘你说。”
她道:“原本,各位单单说我几句倒也没什么。只是背后议论陛下,我不知各位是如何想的?妄议天家,论理是可以定罪了。各位都是毓秀名门言容有则的人物,言语里这般犯忌讳,还需旁人提醒吗?”
纪襄扫了沉默的众女一眼,微笑道:“不过,诸位有此猜测,也属正常。但我可以说我清清白白,并无你们所揣测那般。”
在场几人虽然议论她,却也没有哪个说得很难听的,她也不愿说得过分。
前几日太后也传召过她,在殿内的章序母亲苏夫人旁敲侧击地问,太后也过问几句,无非是怀疑皇帝看上她了。不过在这二人眼里,她做不出勾引皇帝的事。
窥一斑而知全豹,不用想,行宫里必然是议论纷纷,只不过不会在她面前说。
她对面的几个年轻姑娘有的早已低头,有的则是颇不服气地抬头看着她。
站在最前面的是申国公的孙女。纪襄记得章序曾经往她哥哥脸上泼过热汤,方才也是她说“章序活该”的。
她讥笑一声,道:“纪姑娘嘴上大义凛然,那你在明光殿里难道是去做宫女了吗?”
纪襄指指她适才来的方向,九重宫阙层台累榭,她冷冷道:“你有兴致,不如跟着我一道去请示陛下,能不能让你知道?”
“你——”她一噎,甩了甩衣袖,瞪了纪襄一眼。
纪襄往后退了一步,正色道:“这回我仅仅是提醒诸位,若再有下次,我一定是要请人评评理的。”
说完,她也不管有几个姑娘喊她请她留下的话,兀自离开了。
碧梧颇为解气,问道:“姑娘,若是下次她们还嚼舌,您预备告诉谁呀?让太后来管教她们?”
纪襄笑道:“当然是告诉陛下呀。其实也不用等到下次,傻子才会再被我撞见呢,我打算明日就和陛下提提这事。”
她身后的碧梧目瞪口呆,立在原地片刻才追了上去,只觉纪襄和从前简直判若两人。
碧梧瞧她方才也不像真生气了,迟疑道:“您要去和陛下告状?”
“不是,只是提一嘴罢了。”看着碧梧迷惑不解的模样,纪襄问道,“你觉得我从前在太后宫里算什么?”
“嗯......”碧梧一时答不上来。
说是宫女,那纪襄自然比年纪相仿的小宫女过得好一些。但其它的身份,也很难讲,太后这个年纪也不像是能将纪襄收作养女或者孙女的,何况太后似乎也没有过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