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朕好好治理这个天下,倾朕所能,让海晏河清、天下承平。”胤禛脸上同样露出了笑意,一脸郑重地承诺道。
他忍不住往宋玉瑶的方向又靠近了一些,伸出胳膊,自然地将宋玉瑶又抱住了,心里除了喜悦之外,还再次氤氲起了一种感动的情绪。
谢谢你,瑶儿,谢谢你来到朕的身边。朕知你不是普通人,也或许并不是原先的宋氏,或者并不只是原先的宋氏,但没关系,有你,是朕的福气,也是大清的福气。朕不会让人伤害到你的!
心里这般想着,已经通过这一次又一次的良种出现之事,心里隐隐有了怀疑。但面上他却一点都没露出来,反而胳膊慢慢地收紧了,却又小心地没用太大力气……
不久,这些土豆就有了归宿。因南方这时候可再种一季土豆,土豆良种就被分出了一部分送到南方去培育了。不过也留了一部分继续在京城培育,留下的这一篮子,除了在宋玉瑶这里留了几个之外,其他的都被运到了圆明园的暖房里去培育。
这个暖房,是玻璃制造的。而玻璃这东西,也并非是宋玉瑶和钮钴禄氏两个穿越女苏出来的,康熙三十五年的时候,康熙就召集本土工匠和一些传教士等洋人在大清建了玻璃厂了。
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清已经有了不少玻璃制品,宫里已经有了和现代颇为相似的那种照衣镜。在胤禛登基之后,他甚至将养心殿的纸窗户都换成了玻璃窗。
而这两年,钮钴禄氏也又在大清玻璃的发展方面贡献了一些力量。在宋玉瑶培育出了玉米后不久,钮钴禄氏就又“偶然”得了个玻璃方子,献给胤禛了,这个方子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玻璃的制造成本。
自此,大清的玻璃生产就更进一步扩大了。现在在京城,玻璃已经不算是太稀罕的物什了。假以时日,想必还会再扩展到其他地方。
在这些大土豆被运走之后,小兰不禁感叹道:“玻璃暖房真是个好东西,有了玻璃暖房,这土豆、玉米冬日里就能多种上一季,也能尽快培育出更多的良种来了。”
“确实是个好东西,倒是多亏先帝、皇上和熹妃了!”宋玉瑶也赞赏道。
“熹妃娘娘也很有运道,这些年时不时地就能让人弄出一些颇有巧思的东西来。”小兰想到景仁宫的那位娘娘,不禁赞了句。
“熹妃运道是不错,也确实很有巧思。”想到钮钴禄氏每当“发明”出一样新物什或者献出一个新方子的时候,编的那些故事,宋玉瑶就忍不住想笑。
想必,为了献个方子,她也是绞尽脑汁了吧?难得的是,竟然这些年都没被胤禛抓住把柄,她虽然有时候看着有点不靠谱,但在关键的事情上,也还是很谨慎的嘛!宋玉瑶不禁暗暗在心里赞了句。
还有就是,钮钴禄氏也不知道前世是个什么身份,看着前世的年纪应该不甚大的样子,心计是有一些,但也不算很深,偏偏水泥、玻璃、肥皂等方子都能记得,倒实在是让人有些好奇了。
只是好奇,她也没法去问钮钴禄氏,不管钮钴禄氏是如何怀疑,自己反正是不会把来历和钮钴禄氏坦诚的。
宋玉瑶摇摇头,不再去琢磨这些,阿拉木这个点也该睡醒了,她得去看看,她还有事呢!
“郭罗妈妈!”虎头虎脑的阿拉木操着小奶音喊道。
“哎!”宋玉瑶温柔地应着,“阿拉木饿不饿,用不要用饭?”宋玉瑶用一种比较慢的语速和小外孙交流着。
“回郭罗妈妈,阿拉木饿了,要用饭。”小外孙眼睛转了转,好像思考了一会儿,用肉乎乎的小手摸了摸小肚子,然后抬头一字一句地对宋玉瑶道。虽然语速并不算快,但吐字是清楚的。
“好,那郭罗妈妈带你去用饭。”宋玉瑶牵着阿拉木的小手,去了饭房。
小阿拉木被奶嬷嬷服侍着用小米粥、蛋羹和小菜,宋玉瑶也吃着她的美味早餐。杜师傅这些年的手艺,是越发好了!
而用过饭,二儿媳妇采薇就带着孙子永璇过来了。入了宫之后,乌拉那拉氏还是规定几日请安一次,今日并不需要给皇后请安。
“儿媳给额娘请安!”她这儿媳妇温柔恭敬地道。
“孙儿给玛嬷请安!”二儿子家的大孙子奶声奶气地道。
“快起来,快来坐吧。”宋玉瑶眼神里带了笑意。
很快,承乾宫里,开始热闹了起来。
而没过多久,宫外的大儿媳妇华芝,带着三个孙子孙女也来了。几个大人们轻声细语地聊着,几个小孩子们在旁边也奶声奶气地聊着,承乾宫里越发热闹了起来。
大儿媳妇并不是每日进宫,但是小儿子还没开府所以是每日都过来请安的,所以每日宋玉瑶的宫里都是要热闹好一会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