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卜藏丹津不仅欲要割据青海,摆脱大清的统治,还图谋西藏。
正在和官员们斗法,忙着清查各省仓库、追缴亏空、大刀阔斧地准备实施新政的胤禛,因为青海的战事,顿时陷入了内忧外困之中。
上次平定西藏的经验告诉他,欲平青海,不派个足以坐镇后方协调指挥、担任抚远大将军之职的大将过去,是不成的,那谁可以担当这个抚远大将军之职呢?
一直在家读书的老十四和远在四川的年羹尧,都上了折子。
“谁可当此抚远大将军之位,诸位与朕共谋之!”时隔几年,坐上了这个位置的胤禛,说出了和当年的康熙差不多的话。
“臣弟以为恂郡王之前能平西藏,也当能平青海……”老八以老十四当过抚远大将军为由提议恂郡王。
“臣以为川陕总督年羹尧当得此位……”有大臣认为年羹尧是宫里年贵妃之兄,简在帝心,身份够了,能力也有,提议年羹尧。
“臣以为……”
“臣以为……”
……
诸位大臣各自发表意见,或根据能力,或出于利益,或揣摩帝心,各自举荐自己心中的抚远大将军人选。
胤禛立在上首看着,面上不辨喜怒,心里却在慢慢思量。
这些人的举荐并不算出他意料之外,老十四当是能胜任此位的,若不将他调离,那罗卜藏丹津就算心怀不轨,恐怕也不敢叛乱,这点自己并不怀疑。但是有时候,并不是谁能胜任一个位置,就可以让谁去坐这个位置的。
之前平定西藏,就已经让老十四的名望如日中天了,现在若再让他去平青海,那他在军中的声望还有何人可及?
老十四是自己亲弟,可却不像老十三是与自己一条心的,这一不小心,可就容易养虎为患哪!所以,就算他再有能力,自己也不能在这个关头用他。
那要让年羹尧去吗?年羹尧的能力是有的,治军是个好手,目前对自己也很忠心,这个位置他是能坐得的。只是,要让他坐吗?
此人桀骜不驯、嚣张跋扈,目前就已露出端倪,实在不是能立下大功后仍能清廉自守、恪恭谨慎之人,只怕来日难免会居功自傲、目中无君,终成自己一心腹大患。
而若是其他人,又有谁可当此大任?
一边听着诸人的意见,胤禛一边在心里暗暗思量着。
正当这时,刚才一直在旁观皇阿玛和诸臣说话,并未出言的弘旭,突然跪下请命道:“儿臣愿为皇阿玛平定青海,请皇阿玛赐予儿臣这抚远大将军之位!”
而与此同时,站在兄长旁边,看着皇阿玛与诸臣议事,刚才也未发一言的弘暖,也突然跪下请命道:“儿臣愿为皇阿玛平定青海,请皇阿玛赐予儿臣这抚远大将军之位!”
皇长子和皇次子的请战之话一出,胤禛和诸臣的目光都纷纷投注到了这两位皇子身上。
别说,这两个皇子,哪一个都武艺不凡、精通兵法,在京城的宗室子弟中是出了名的有才干,先皇在世时也是常常称赞的。
担任抚远大将军之位的话,两位的身份倒是也够,就和之前的恂郡王差不多,但缺点就是年纪太轻……在场诸人不禁陷入了沉思。
看着眼前这两个身姿挺拔、气宇轩昂,自有一番英豪之气和磅礴气概的两个皇子,有些早就对皇上的这两个皇子暗怀欣赏之情的大臣倒是并不反对。
皇长子心性沉稳、谋略不凡、武艺出众,有三国周郎之态。皇次子有勇有谋、力大无穷、武艺超群,有吕布、关羽之姿。皇上的这两个皇子,确实也不比当年皇十四子差……
不过,也有人反对。
“罗卜藏丹津狼子野心,青海情况危急,皇上仅五位皇子,安可让大皇子、二皇子涉险?”有大臣担心起了皇子的安危。
“臣知两位皇子熟读兵法、武艺超群,但两位皇子现在毕竟年纪尚轻、经验不足……”有大臣担心起了两位皇子的经验和能力问题。
……
上首的胤禛看着自己的两个阿哥,却有一种真切的骄傲逐渐在心底升起,是了,自己可是有两个丝毫不逊色于十四弟的儿子,这可是连皇阿玛都称赞过的!
这日的议事并没有出个结果,择日再议了。而散朝的胤禛,难得的没有在养心殿继续批改奏章,而是来到了宋玉瑶的承乾宫里。
一种汹涌的感情在他心底里开始升腾,让他想迫切地想见瑶儿。
“臣妾见过皇上。”宋玉瑶向他行礼。
他亲自扶起了她。
“青海战起,长岁和瑞儿都有意效法老十四去做那抚远大将军,他们可和你说了?”胤禛拉着她的手,一边走一边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