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啊,老四/四哥/四叔/雍亲王毕竟能力还是有的,身份是也够的。一时间,众人看胤禛的眼神不禁充满了探究。
而和有些人想的一样,这日当宴会散去,康熙独自回到乾清宫的时候,他还真的对身边的太监魏珠道:“老四,福缘不小啊!”
“雍亲王是您的皇子,是龙子凤孙,福缘自是不小的!”听到雍亲王的名字,魏珠心下微动,讨巧的话张嘴就来。
康熙却摇摇头,没将魏珠的讨巧话放在心上,而是道:“老四不一样。”
至于怎么样,他却是没再继续说了。但是,魏珠自然也知道万岁爷说这话的意思。
旁的不说,就凭雍亲王府里有那位能接连做出这等利国利民之事的宁侧福晋,就说明他确实是个有福缘的。这位宁侧福晋,在女子当中实在当能称得上一个“贤”字,也能称得上一个“奇”字。
如此贤妇人、奇女子,一般人可是没这福气能得之为妇的,雍亲王这福气可不是不浅吗?能得此贤妇为侧福晋,可真是他上辈子修来的福气,这等福气可是连皇上都没有,让人不羡慕是不行啊!
如此想来的话,这位雍亲王平日看着低调,福气却是不一般,他会是那个有那个大福气的人吗?魏珠悄悄瞥了正在沉思着的皇上一眼,不禁在心里开始悄悄盘算开了,如果真的是这样,皇上真的有意立他为君,那自己可得早做打算。
而坐在上首的他的主子康熙,也的确是在心里斟酌着继承人这件事,有两个名字一直在他心里不断地被斟酌,一个是老四胤禛,一个是老十四胤祯。倒是刚好,这两个儿子都是德妃生的。
不过,还没等他彻底下定决心,第二日就来了。正月初二,千叟宴正式开始了,康熙在乾清宫前,设宴宴请六十五岁以上的八旗文武官员,也包括已经致仕、退斥的官员。这次宴请的老人一共有六百八十人。
还是和上次千叟宴一样,他让诸皇子、皇孙、宗室们一块为在场的老人们分食执爵。不过,这次宴会上,除了和上次差不多的宴会食物外,还多了一样特殊的食物,那就是昨日胤禛进献的异种番薯。
宋玉瑶这次培育出的改良番薯,并不只是昨日那一筐,而是足足培育了一亩地,产量自是不少的,拿出几筐煮来与各位老人分着品鉴,也是能每人尝几口的。
“这是朕的四儿子雍亲王昨日献给朕的番薯良种所结番薯,其味软糯香甜,朕为其赐名为甘薯,是极适合我等老人们食用的。
朕昨日尝过,觉得极好,今日便让人煮了来,与诸位一道品鉴,请诸位品尝一下吧,看是否觉得可口?
只是可惜,现在这新薯数量并不多,还要留一部分做种,却是只等让诸位略尝,没法尽兴了。“宴会正酣,康熙高兴地让人送上来了煮好的番薯,脸上带着几分得意地向众位老人们介绍道。
“原来是雍亲王对皇上的孝心,必是好的,今日臣等可是有口福了。”
“是极,是极,能让雍亲王献上来的甘薯,必然是好的,今日臣等是有口福了。”
“良种已得,不愁繁育不多,仰赖皇上天恩,想来很快臣等就能尽兴饱食甘薯了。”
……
这些老臣们见康熙如此夸赞此甘薯,眼中不禁闪过一抹好奇之色,同时很快就面带喜色和感激地恭维了起来,只喜得康熙嘴角的笑更多了。
而当这些切成小块的甘薯,被诸位皇子、皇孙、宗室子们分到了这些老臣手里,被他们一个个品尝过之后,他们脸上的惊奇、喜悦和感激之色就更是显得真诚、也浓重许多。
“怪不得皇上将此物赐名为甘薯呢,确实甘甜可口,较之之前的番薯滋味更胜数倍不止啊!此物得名为甘薯,实在实至名归啊!”
“是极是极,这甘薯不仅甘甜可口,还软糯易食,极适合臣等老人,臣谢皇上让臣今日能尝此物啊,实乃老臣之幸!臣多谢吾皇,吾皇万岁万万岁!”
“臣多谢吾皇今日能让臣能品尝此等甘味,吾皇万岁万万岁!感谢上天能降此物于我大清啊!”
“臣多谢……”
老臣们感谢和夸赞的话,一声声响起,只喜得康熙脸上的笑深了又深,一直消不下去。
凭他的城府,他自然能看出这些老臣脸上的笑容并不作假,口中的话亦不全是恭维。大家确实是喜欢这甘薯的,觉得这甘薯是好物,也是真的感谢他能把此物与大家拿出与大家共尝的。
这也不奇怪,因为这甘薯确实是好物,是就连他这个帝皇,平生亦从未吃过的好物,甘甜香糯、不费牙口,他自己也是极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