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这一次,徐纾意并未如从前一般回怼于他,而是被他说得红了眼眶,落了泪,而后转身默默离去,任凭后来整整三月卢玄暻如何唤她出来相见也不见。
两人的下一次相遇是在暮春时节徐纾意随母回乡省亲的路上,她们母女一行被一伙儿盘桓当地多年的悍匪劫掠,而卢玄暻则奉命剿匪,谁都不知那五日五夜的匪山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只知武宁侯大胜,生擒匪首,而庆国公的家眷则全须全尾,毫发无伤地被武宁侯护送回了京城府上。
自那之后,庆国公爱女徐纾意还是和从前一般,可武宁侯卢玄暻好似变了个人一般,再也没有恶言相对过徐纾意,反倒是小心翼翼,关怀备至,哪怕徐小姐根本不领情,可是,京城之人渐渐都知晓了一件事,那就是武宁侯,将来的定王爱慕于庆国公独女。
卢玄暻从前厌嫌徐纾意时闹得人尽皆知,如今爱慕她时也轰轰烈烈,炽热真诚,他追求了徐纾意整整三年,昌平二十年春,二人成婚,婚后两人鹣鲽情深,羡煞旁人。
春日,他带着她奔于山间赏花,夏日,他与她泛舟湖上观荷,秋日,他教她骑马,自塞外草原奔腾,冬日,两人去往东北边疆,大雪封山,围炉煮酒。
当时只道是寻常。
昌平二十三年,定王世子夫人兼武宁侯夫人有孕,十月怀胎后于月圆之夜产下一女,几日后,康王起兵叛乱,卢玄暻奉诏平叛,可京城内贼频出,不到一月时间,叛军浩浩荡荡杀入京城,城内官员及家眷被血洗三分之一,定王府和庆国公府首当其冲被灭了门,两家只剩庆国公、徐纾意和侍女欣枝存活,被内贼暗害而身受重伤的卢玄暻率残余亲卫誓死守卫皇宫,于宫城外将康王枭首,可他也中了叛军的数十只毒箭,毒发后不治身亡。
卢玄暻死去的那一夜恰逢满月,月华皎洁,映照宫墙深深,徐纾意抱着他的尸身于宫城外哀嚎大恸。
唏嘘的是,康王明明早有反心,可他起兵的名头竟是因为他的幼子也曾参与昌平十七年宫门外世家子弟的豪赌互殴,后被孝章帝降旨杖责五十,康王幼子体弱,被杖责后一病不起,一场高热直接要了他的命。而康王叛乱的诸多内应不是别人,正是被孝章帝下旨或拔起,或削弱的豪门世家。
所以,徐纾意作为推手却被推入深渊,大魏皇帝裴承俨作为执棋人自己终入棋局,是非对错仿佛也不那么重要了,阴差阳错也从未停息。
而昌平二十三年的那个冬日阴霾似乎经时间洗礼,而被诸多人忘却,但这世间的许多人却再也没能走出那个冬日,不论生死。
徐纾意便是那个再也走不出的人。
几无亲人在世,她也没了希冀,可是,她不仅是康王之乱幸存者,亦是忠君殉国世家大族之遗孀亲眷,她死不成,大魏也不允许她死。
徐纾意决定不了自己的生死,但可以决定自己的去所,安葬过家人之后,她和欣枝一同去往国寺龙兴寺带发出家,与青灯古佛为伴。
七年后,大魏皇帝裴承俨决定接受百官的连年纳谏,于原配皇后薨逝六年后选立继后,可继后的人选迟迟定不下来,无他,只因那场叛乱后,豪门望族中并无几个适龄女子,更遑论德行能够正位中宫,母仪天下。
于是,择立继后之事被一拖再拖,直至那年暮春,皇帝裴承俨携众宗亲于龙兴寺礼佛后,皇帝才有了心仪之人选,那便是庆国公独女徐氏。
传言一出,满朝哗然,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左不过是“虽徐氏出身名门,品德高贵,但她毕竟是先定王兼武宁侯之遗孀”,卢玄暻殉国后,皇帝追封其为定王。
但与此同时,天下各地隐隐有传言,道徐氏为后可安定天下,繁盛大魏四朝国君,加之皇帝御口亲言“徐氏为寡妇,朕为鳏夫,并不辱朕”,皇帝力排众议,于三月后大婚,那一年,是昌平三十年。
婚后,成为皇后的徐纾意果真贤德,为兰宫懿范,泽被六宫,更有盛宠,经年不衰,先后两次有孕,只可惜,皇后身子病弱,头一胎不足三月,后一胎大月份均小产,皇帝延请天下名医为皇后治病,可治来治去也只有一句“心病难医,累及凤体”。
帝后相敬如宾,十年夫妻,直至昌平四十年,太子裴祜身死,皇帝驾崩。
而后来发生之事似乎也渐渐印证了昌平三十年那四起的谶言,徐氏经章帝、怀帝乃至而今幼帝三朝,就不知那预言中的第四朝为何了。
第二日晨起,裴祜带着卢月照和旂儿入皇宫寿宁宫。
太皇太后常年缠绵病榻,尤以每年冬日更甚,而今年尤为严重,已经下不了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