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恨不能抓着她的手一一细说,又怕他要的东西太多把人家给吓着了,左思右想,最后还是问了个整村人都想知道的大事,“屠同志,我听说那边村落因为工厂建设渐渐都开始拉电通电,不知道我们这里啥时候能电呢?”
他是出去见识过别人的生产力的,那拖拉机突突的一趟能比人快上好几倍,人家还不累!
农民都是靠天吃饭的,但凡赶上天气有变化,他们束手无策,可要是有机器帮忙,抢收能保证收成。只有地里有收成,大家才能吃得上饭啊!
他们队上是穷,可去年底村民开大会,全村人都憋着同一口气,省吃俭用买机器,拖拉机、脱谷机、碾米机是最迫切的。
拖拉机攒够钱就行,可机器得靠电。
有电才动呢。
屠洋洋估摸着这个问题她真解决不了,但她没一口回绝,说点场面话好了,“这个我得去找人问问,我实在是不清楚。”
“明白明白。”陈敬搓着手赔笑着,“那能不能请农技站的大师傅来我们队上看看,到底我们种些啥粮食收成高?还有,能买到优质的好种子就更好。”
屠洋洋点下头,这倒容易解决,没人来她请系统扫描分析一下就行,“种子的话,你们是要玉米?水稻?小麦?”
“都行都行。”陈敬越发热切,行家一开口,就知有没有,人家这气定神闲的态度,肯定是有能耐的大本事人啊。
只要种子能送来,他一定把送来的小家伙伺候得跟祖宗一样。
“别的还要吗?”屠洋洋抓了下头,“肥皂?毛巾?花生油?”
陈敬连连摆头拒绝,东西是好东西,可他们哪里要得起,“我们村里人拿点野枝皂角熬点水洗洗就行了,那好东西城里人才用。”
什么?
那她岂不是没办法赚到钱了!
屠洋洋想着自己的旅游基金少的可怜,只能倒买倒卖,合理赚点差价弥补亏空。毕竟科技进步必然会使生活基本用品变得廉价。
但她万万没想到,人家居然说用不上!
第33章
一直密切关注着的齐子民忍不住上前来插【话】,“同志,我们这里是农村,生产大队可以说是没钱没票更没有券,您说的这些东西,我们需要吗?当然需要,可是我们怎么买得到呢!”
屠洋洋张大嘴,原来票据还不是每个工作的人都有的啊,她想了想,试探着问,“那你们有什么东西可以换呢?”
陈敬立马接口道,“山里的水果,大家自留地里的蔬菜,还有一些干货。”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刺水大队没有河道,山林密布,自然灾难过后,队上虽说不宽绰,但家家户户总有点压箱底儿的粮食的。
“这些东西是不错,可我就一辆自行车,估计拿不了多少。”屠洋洋心里暗忖着,这种算是原生态自然绿色产品,如果能拿出去卖钱价钱估计不错。
齐子世跟陈敬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刺水大队的交道困难,他们只会比屠洋洋更清楚。
屠洋洋抱着闲着没事也能打一杆子枣的念头,“这样吧,要不你们拿点样品给我,我先试着能不能卖不出去。”她补充道,“头一批我付钱。”
陈敬只觉得屠洋洋是天底下再好不过的好同志,哪里会要她的钱,“不用不用,就从我家拿一些,若是卖得出去,你再给我钱好了。”
人家已经肯这样帮忙,哪里好让别人吃亏,日子再苦,他家里六个劳动力,紧紧裤腰带也能熬过去。
齐子民也愿意有人能常来刺水大队,哪怕是传递点新信息也好,他热心介绍,“村里胡大姐别的不知道,可腌的咸菜可是一流,还有村尾的陈大娘,她家那点自留地全种的长豇豆,打理的勤快长的茂盛,晒的干豆角成色极好,若是能拿来炖肉,味道肯定棒极了,下饭下面都是一绝!”说着他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屠洋洋听着就觉得馋,“好,我买一些。”
现在她觉得自己开火挺不错的,只要她把东西买齐全,系统里有足够的美食教导食谱,她也能吃的不错。
这些东西屠同志要给钱,陈敬没再吭声,他很清楚,要是没有真金白银想从那几位手上拿到东西不太实际。
结果刘健国眼巴巴跟在后面跑了一路,看着屠洋洋又在车上挂满了东西,最后也就是朝他们挥挥手便骑着车走了,心里满是不舍。
村里七八户人家手里都捏着屠洋洋给的现票子,再听大队长介绍刘健国是刚才那位‘散财童女’带的人,都纷纷表示会对他多多照顾。
陈大娘的干豆角足足卖了两块钱,人家还搭了一包盐,请她做些干豆角咸菜,答应给她带辣椒种子。陈大娘别提多欢喜,当时还砍了两颗白菜给屠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