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七十年代搞建设(178)

作者:双面美人鱼 阅读记录

坐到明显收拾过的堂屋里,屠洋洋跟屠海萍都坐下,但并没有喝李芬小心翼翼端来的水。

“我人已经到了,还请李同志打开天窗说亮话吧。”

李谷头把还站在堂屋的李芬叫出去,“去拿点玉米糠喂鸡,看见有人来就叫唤。”

“噢。”李芬听话跑了出去,可心里跟猫抓似的痒痒,到底哥请那两个人来干什么呢?前面那女的不是投机打把的罪犯吗?后面来的屠同志又是什么人呢?她也是女孩子,为什么敢站在爷爷面前说话呢?要知道村里的祠堂,也只有在妇女主任在的时候,她才去瞧过一回,平时根本不让她们女孩子驻足。

李纬看一眼爷爷,接受到长辈抚慰认同的肯定眼神,他轻咳一声,“屠同志,我想请您帮我办一张边防证。”

“边防证?”屠洋洋不知道那是什么,问出口后也马上在系统小星里搜索。但很显然是从1982以后才有相关信息,但显然这边防证只会比八十九十年代更难取得。

在宝安县变成深圳后,在伟大的人说要在海边画一个圈后,再次华丽变身为深圳经济特区。

当时的深圳经济特区实行了一系列税收减免政策,管理线必须加强,故此特意设产了“二线关”。设立后,深圳的货物运出关口时要缴纳一定的税费。由于价格差异,深圳周边地区的“自行车队”小商贩经常出现在关口。遇到海关工作人员检查,没有边防证的小商贩就骑着自行车“捉迷藏”。

当时办理一个进入深圳的边防证,要经过单位政审、派出所核查、公安局**三个程序。如果没有单位就更难了,需要街道居委会审查,申请手续非常复杂。

唔,现在虽然还没有二线关,可这边防证却显然是有的,办理的程序也一定不会轻松到哪里去!

“李同志你开玩笑了?如果我能办得出边防证,我姐她怎么可能还会被你抓起来?”

没想到屠海萍居然是被区区一小张证书给拦住了,还痛失某位浪漫知青?文艺青年?

屠洋洋居然有点想知道,如果她当时知道屠海萍需要边防证,帮她做两张(拥有系统的她在此时代可被称为最强文件伪造师),屠海萍会失去她的爱情吗?

想想屠海萍的人生真是可称得上为精彩,充满人生的岔路、突如奇来的阴谋、无法割舍的亲情、青涩甜蜜的爱情、爱人反手一刀的背叛与千里奔骑的救赎跟意外,得而重振旗鼓,春风得意跟着却是急转而下,被现实打脸等等种种跌荡起伏……这可比姜静娴给她讲的八卦好听一百倍,真想知道如果有其它选择的话,后续会是什么……

等等,如果跑去港城的屠海萍,还会成为内地的知名女富豪吗?

这算不算所谓天道的自我修复?

屠洋洋在知道李纬是有求于她后,放心一半,拿手指微碰碗边,系统!无毒,她才端起来喝。

啊,看来是放了糖的,有些甜呢。

李纬看了眼低着头死捏着自己衣角的屠海萍,“您姐毕竟不是我们村里人,硬生生往外撞本来机率就不高,而我李纬在这里土生土长,是知根知底的。”

他继续道,“我们村村长是我同宗同枝的大伯父,待我有如亲生,别说村里的相关证明文件,包括大队长的一直盖章都不成问题。”

“那?”屠洋洋等着下文,这是连土著都搞不定关系,她要不是参一脚呢?

可打从查到这里是深圳经济特区的时候,她就觉得,这是屠海萍的机遇啊!虽然按照之前的历史,她估计要等到改革开放后才来到这片土地发展。

但提前点有什么关系?

她就可以发展支线,又有一个副本可收集物资了不是?

李纬没打结巴,直接道,“是卡在了统管附城公社的黄佐临那里。”

得罪了人?屠洋洋脑海里才滑过这个念头,坐在一旁的李谷头开口道,声音粗糙,“是因为我,都是我这老头子没做好。”

“爷爷!”李纬急切叫道。

李谷头没理会孙子,“我老头子没交够今年要给附城公社的公粮,他黄佐临就卡我孙子的脖子,只许他种地,连本来有机会进五金厂当工人的机会都给抹掉了。”

不交公粮?这政府人员处理的没错啊!

屠洋洋心里想着,公粮25%,基本粮15%,这四成相当于政府收的赋税。在2005全国统一取消交纳公粮政策之前,国家在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业及其它支柱产业,又因国力经历掠夺及大战还处于恢复时期,只能由炎黄之孙们以农业牺牲支援。

经济都是计划配给制的,欠着公粮不交当然不行。

“我们村今年一亩地平均产了720斤粮食,这已经是足以称得上丰收的一年。但同志,我们全村上下却收到每亩一千四百二十三斤的亩产喜报,黄佐临硬生生给我们加了两倍的收成啊!我们上哪里去找那么多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