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明代开技校(种田)(65)

作者:西瓜霜韩片 阅读记录

无论何朝何代,人有了理想,便是再艰难,也动力十足。而如今,周氏觉得一点不累,这就是理想和追求的意义所在呀,

周氏不懂理想是什么意思,但确实就像芳草说的,想着未来能去镇上开铺子,便十分有劲儿,两人又细细说些话,方关灯歇下。

谢家的院子终于建完了,是谢大头请了假,又叫了些兄弟来帮了两天忙,这才速度快些。这次也算是花了大价钱,总共花了十两银子,其中便有谢芳草添的八两。

谢老爹谢二头都说不要谢芳草的钱,但谢芳草坚持给了,只说算是回报当初谢老娘没卖成自己的银钱,把个谢老娘搞的十分没脸。

晚上偷偷在被窝里跟谢老爹说谢芳草这丫头太记仇,往后怕是得不了啥好,谢老爹把她狠狠教训一顿,方没了个言语。

院子的屋子整体翻新加固了一些,一个院子隔成了两个院子,院子后头是给谢老爹谢老娘建的阁楼,阁楼一层当堂屋,二层是给谢老爹谢老娘住着。

谢家如此显摆,也招了村里人的眼,各家不断的打听,最后一听说是谢芳草画花样子卖的银钱给建的,再是羡慕不来了。

一时又有人家觉得女娃子读书,怕是真是个好事,不然这谢家闺女,怎如此聪明能干?各家自去细细琢磨,有那心里有成算的,已是去打听女娃子读书,要收多少银钱了。

村里的老一辈,更是羡慕的不行,谁不想老都老了,还住一回阁楼,谢老娘因着这个,也不好意思再说谢芳草的不好,自此更是和气起来,有了好吃的,还专门先问谢芳草吃不吃。

谢芳草也有了自己的房间,布置得简洁而温馨。一张雕花木床占据了房间的一角,床上铺着素雅的棉被。床边是一个小窗,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麦田。

另一侧放着一张宽大的木桌,上面摆放着文房四宝和一些翻开的书籍。墙壁上目前还什么都没有,谢芳草只等着自己字写的更加好看些了,便自己写一幅挂上去。

第35章

这日晌午,是谢家宴请工匠们的暖房酒,一大早,谢芳草打着呵欠坐起来,便闻到灶屋里传过来的肉的香味。

她深吸了一口气,顿时觉得精神了许多。换上整洁的衣裳,快步走向灶屋。周氏和陈氏已经忙得不亦乐乎。

大锅里炖着红烧肉,小锅里煨着鸡汤,还有各种新鲜的蔬菜和自家腌制的酸豆角和酸辣椒。谢芳草卷起袖子,加入了忙碌的行列。

“娘,我来了。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谢芳草问道。

“芳草,你来得正好,去把院子里的桌子擦干净,再把凳子摆好,拿上桌上给你蒸的馒头上学去,等晌午家来便就有好吃的了。”

周氏头也不回地吩咐着。

谢芳草应了一声,便去准备。她先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然后按照人数摆好了凳子。她还特意在桌子上摆放了一些野花,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气氛。

晌午谢芳草放学家来,工匠们已是陆续到来。他们看着谢家的新房,都赞不绝口。

谢大头和谢老爹,谢二叔热情地迎接他们,邀请他们入座。

桌子上已经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每一样都是周氏和陈氏精心准备的。

却见是香油烧饼一碟,小馒头一碟,鸡汤一品,枣汤一品,红烧肉一碟,自家制的腊肉和咸鱼两碟。

油白菜一碟,拍黄瓜一碟,炒韭菜一碟,另有酸豆角一碟,酒一般。

香油烧饼金黄酥脆,小馒头香甜软糯,鸡汤清澈鲜美,枣汤甜而不腻,红烧肉色泽红亮,油白菜清新爽口,腊肉和咸鱼则是村里的传统风味,每一道菜都让人食指大动。

工匠们围坐在桌旁,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们一边品尝着美味,一边夸赞周氏和陈氏的好手艺。

谢芳草和谢龙两人也是吃的嘴角都是油,简直停不下来,

“谢家嫂子,你这手艺真是没得说,这红烧肉做得入口即化,真是绝了!”一个工匠夹起一块红烧肉,忍不住夸赞道。

“哪里哪里,师傅们喜欢就好。你们辛苦了,多吃点。”周氏笑着回应,脸上满是谦虚和满足。

“这枣汤也是,甜到了心里。在你们家做工,真是我们的福气。”另一个工匠喝了一口枣汤,也是赞不绝口。

“这酸豆角,也是十分的下饭,再没想到豆角还能如此好吃的。”宴席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温馨而热闹。

饭后,工匠们帮忙收拾了碗筷和桌椅,方依依不舍地告辞。他们离开时,周氏和陈氏还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些酸豆角带着,让他们带回家给家人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