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明代开技校(种田)(155)

作者:西瓜霜韩片 阅读记录

原来,自己不是倒霉,而是运气好,才遇到了胡八,来了这样一处神仙地方!

“有贡献,就分田!住小楼,喝山泉!吃饱穿暖,还发钱!这就是,芳草园!”随着方麻子编的这个歌谣传唱开来,方麻子的兄弟们和矿山的兄弟们也都全部成为了芳草园的一员。

部分身手好,经了谢芳草进行考察,进了护卫队,由胡八按照新兵的要求进行训练。

包含体力训练、野战训练和护卫知识学习三部分,体力训练比如站姿,马步,跑圈、刀法等,野战训练包含生存捕猎、模拟演练等,护卫知识学习包含识字课和兵法课,每日制定训练计划,这些人,将成为芳草园安全防卫的第一道防线。

谢芳草也让胡八再从中挑选更加优秀的且脑子灵活的,组建精锐“掷弹队”,作为芳草园热武器的攻坚力量。

还有部分,或是进了砖窑,或是成了开荒的一员。

还有一部分,大部分是矿山的兄弟们,编入“凿山营”,将重回矿山,寻找煤矿,做一批真正的穿山甲,将煤矿资源,收入囊下。

第95章

开封最好的胭脂铺,是红袖胭脂铺,今儿个铺子里来了许多新鲜玩意儿,掌柜的专程请了各家府里的夫人小娘子来瞧,而周王府的,则是由掌柜的,亲自送了过去。

“贵人娘子,您瞧瞧,这手里拿着伞的小人呀,叫雨天娃娃,这瓷瓶里插的呀,是永生牡丹……”

“对对,娘子您见识广,确实是织出来的,但这织工十分精细,远看竟像真的一样,若是摆在厢房里,也能增添些趣味,何况,整个开封府呀,仅此一支……”

周王府的方夫人眼神淡淡,朝身旁的侍女微微点头,“这牡丹留下,给我拿到厢房去放着,我不喜聒噪,听荷,你再挑挑,我去屋里歇一歇。”

听荷也被这琳琅满目的织品所吸引,听夫人嫌吵让自己再挑,不疑有他,贴心的将瓷瓶摆进方夫人的厢房。

将床铺好,服侍方夫人躺下,又将厢

房门关好,才回了正堂,听掌柜继续介绍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织品。

而原本已经躺下的方夫人,听外面响起说话的声音,则悄悄的从床上起身,从瓷瓶里拿出牡丹,丢在一旁,倒是将瓷瓶倒过来,从最底下,扯出一张纸条来。

“昨日大集,今日小集,未见当归。”

方夫人,也就是谢芳草的干娘方氏,盯着这熟悉的字迹,恍然如梦——这是,让自己回小集村?

许久没有收到芳草的消息了,一来消息,便是让自己回村?那孩子,回小集村了?她知道了什么?

可自己如今这身份,如何脱身?

但那孩子,一向有成算,定还有其他的消息,自己等着便是。

方氏这厢收到了来自谢芳草的带信,整个人都陷入了思绪中,却不知外头,因着第二期的《新女儿报》,而炸开了锅。

第二期的《新女儿报》是随着毛纺织品一同流入开封府的,原本第一期的女报,便让许多小娘子买光了去,结果一直再没了第二期。

小商小贩和女娘们还以为没了呢,谁知这过了半年,第二期竟缓缓来迟,

依旧是采用四开的竹纸,最上面是四个大字,《新女儿报》,而下方则是报纸的立意——“破旧立新,实用为上。”

正文的字体大小一模一样,且清晰,字体也秀丽,一见便知是出自女娘之手。

左上方是【古今巾帼】,跟第一期不一样的是,这一期,讲了两个女性的故事,一个是黄道婆,黄道婆被誉为“布业始祖”。

她流落海南崖州期间,向黎族人民学习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返乡后(上海乌泥泾)大力推广并革新:改良轧棉去籽的搅车(取代手工剥离)。创制大纺车,提高纺纱效率。改良弹棉工具(绳弦大弓)和织造工艺。传授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复杂技术,使松江布“衣被天下”。

另一个,却是舒娇,舒娇是南宋景德镇著名制瓷匠人舒翁的女儿,继承了家族技艺,尤其擅长制作釉色鲜艳、造型别致的瓷玩具和佛像,是非常著名的女陶工。

故事简短讲完,最后一句话总结,“历史长河,浩浩荡荡。女娘留名,实为不易。吾辈女娘,当效仿先贤,将精湛技艺代代相传。”

女娘们习惯了被传颂为才女,被赞颂贤德,被评价貌美,为男人,为孩子,被所在宅院困住一生,还是第一次听到让女娘历史留名,让女娘传承技艺的说法,十分新奇。

又不住的思考,若是能历史留名,贤德貌美,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貌美能美过貂蝉杨贵妃吗?贤德的,自来留名的,也只是皇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