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明代开技校(种田)(150)

作者:西瓜霜韩片 阅读记录

每日需要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刘甜儿和王满,便成了自己的专职小跟班,有点像现代的秘书了。

“野鸡蛋孵化出来了?猪养的怎么样了?可以,再买些鸡苗,到时猪和鸡一起养在后山吧。”

“一个女娘,改造了开荒的农具,更加省力?你核实一下,没问题的话,就推广下去,记三等功,发四个贡献点。”

“胡八将后山的机关布置好了?行,我们抽时间去看看!对了,看看能不能在山里,挖条地道,存放一些物资,若是他干成了,给他记二等功!”

“姚宁将山泉水引到宅子里来了?行,对了,让他看看能不能在田附近建个化粪池,将动物粪便和人类粪便放进去,具体原理我到时跟他讲。”

“厂里的女工改造了织机?可以纺出更细的毛线?走,快带我去看看!”

第91章

崇祯十二年五月初,河南境内旱蝗交加,开封、洛阳等地官仓告罄,民间易子而食情形愈加严重。

闯王李自成率主力离商洛山,进入河南西部山区。后乘河南大饥,率数千精锐进入豫西,饥民“从者数万”,兵力暴涨。

而此时的芳草园内,一群着布衣的人,热火朝天的在地里劳作,按说五月里,天气已热起来,过了种植的最佳季节,但此时种的,却是耐旱的甘薯。

马玉儿分发完甘薯苗,回到站在田边的谢芳草身边时,瞧着谢芳草有些神思不属,便安慰道,“家主,所有的甘薯苗都已分发完毕,咱们就等着丰收吧。”

这是第二茬在大棚育种的甘薯,结出来的甘薯果实育成的甘薯苗,第一茬结了差不多一百个甘薯,这第二茬,更加有经验,加上不断的堆肥,便结了更多了。

百来棵甘薯苗下去,结了五百个甘薯,虽算不上高产,但也算很不错了。

第一回种出来的玉米,却都长的不大,不知是不是土壤的问题,谢芳草叫另外挑了不同的土壤,来试试,希望这回能种出个头大些的,才能推广种植。

但好在,甘薯种也够种上两亩地了,谢芳草想着可以利用现代垄作法提高甘薯产量,但受限于无地膜与机械,仅能实现基础垄作。

只能在栽苗前十天便将土壤深翻,并均匀施肥,十天后平栽苗,栽后三十天再次浇水灌溉,但也比之前的无序栽种好的多。

都种在芳草园的种植田里,其中两百株苗由沈老爹沈老娘照看。

其他的都分给了初级种植班的成绩较好的学员,是的,谢芳草已经将芳草技艺堂给利

用起来了,开了三个班,其中一个便是种植班,教的是,如何种植甘薯,如何施肥,如何除草。

另两个班,一个是识字班,所有人都得上,一个是销售班,为芳草园的各类物资销售,做准备。

十个人报名种植班,最终有六个人成绩合格,谢芳草便每人发了五十株苗,谁的产量高,谁便可以得半亩土地。

若是种出来的产量太低怎么办?

谢芳草也想到了人的惰性,在选拔时,除了理论考试,还有实操考试,这些人,都是成功将甘薯种,培育成甘薯苗的,加上甘薯都种在一亩地里,有任何不妥,都能随时看到,便最大程度了故意损伤苗的情况。

而如今,毛纺厂已是可以生产出毛线花、毛线发夹、毛线画、毛绒玩具这类的物件儿,皆是因为上月毛凤改良了织机,这个女工实在巧思,将织机梭子做的更加精巧,缝隙做的更窄,这样便能织出更加柔软,更加细的毛线来。

这些细毛线触之柔软,适合做成毛线制品这类的物件儿,之前技术不成熟,这个产品线一直无法突破,如今定版画样后,试验后多种后,便开始量产了。

而改善此技术的毛凤,谢芳草便也给她记了一等功,她便直接兑换了半亩地,又将自己娘也接了来,也是扎根在此的意思在。

要致富,先修路。随着毛纺厂的毛织品越做越多,如何做好运输,成了谢芳草的心头病。

安全性不能保障是一个问题,如今外面越来越乱,许多流民都跟着李自成走了,又或是自行揭竿而起当了贼寇。

可自己没有任何武装力量,这是事实,安全,来源于武力镇压,可自己一直做的都是防守,若是建自己的武力……

另外一个问题,便是村里还是土路,马车坑坑洼洼,难走的很,要不要建一条村里通到镇上的水泥路,也是一个问题。建了,就太过扎眼,但若是不铺水泥路,每次路程便远得很。

谢芳草还未想出好的方案,就见满身泥土的胡八从外面跑来。

谢芳草已是两个月未见胡八,他一直在山里琢磨挖地道的事情,因为山里地道,并不好挖,很多石头,还有承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