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明代开技校(种田)(113)

作者:西瓜霜韩片 阅读记录

而这个换鞋动作的产生,是因着谢芳草叫客人戴鞋套,显得十分不尊重客人,但这毛绒毯子踩多了,便脏了,又不好洗。

便想了个法子,反正也要卖拖鞋,不如直接在铺子里试穿,穿完了直接问客人要不要把这双带走,想来许多人都要带回家的。

若是不带走,便洗干净了消毒,下回再用便是,这布拖鞋,价格又不贵,刚好可以当成一个峰值体验来打造。

客人瞧见外头的布置,女娘的装扮,是第一个体验感。

将客人迎进门,换上舒服的布鞋,是第二个体验感。

这厢朱夫人脱下难走的尖足凤头高底鞋,穿上这十分轻薄的布拖鞋,走在这毛绒毯子上,感觉整个人都舒服了起来。

马玉儿瞧着梦儿那边登记好了,便问朱夫人是直接自己和丫鬟在铺子里逛,还是要自己帮忙介绍。

果然不出意外,朱夫人选择了马玉儿带她们介绍。

这也是谢芳草设计的话术之一,人们基本会倾向于选择最后一个选项,这是因为若是选项过多,人们可能会产生选择疲劳,不想再花费精力去考虑,因此更倾向于选择最后的选项。

而根据近因效应,人们也往往更容易记住最后的选项。

马玉儿这厢将底下的衣裳和首饰、生活用品等的都介绍了一遍,瞧着朱氏都十分感兴趣,便知道这个是大客户了。

又见朱氏不时望向其他正换着衣服的女娘,便问道,“夫人,这些楼下的都是平日节日的服装衣裳较多,您可以选择您喜欢的,试穿一下。”

“另外,我们这边还可以提供整体的搭配,根据您的年龄气质,还有您适合的颜色风格,给您直接搭配好裙子和首饰,还有妆发,您要不要体验一下?您瞧,我们每个女娘的妆发都是不一样的,刚好您可以试下我们的化妆品,若是觉得好,可以带一套回家。”

谢芳草在门口听着客户服务部的女娘们业务娴熟,自信又阳光,十分自豪。

这时,镇上各家铺子的老板们,都叫小厮或是伙计送了花篮来,又有些商户的夫人或者家眷来了,谢芳草忙迎出去接待。

第67章

谢芳草忙着跟夫人娘子们介绍,抽不出身来,叫金儿去各处看看情况。

“老刘,马车都安排好了罢?可是找了车行熟悉的车夫去的?”

驾车的老刘也是刚刚回来,听了便笑着道,“金儿姑娘,你尽管放心吧!可都是经年的老交情了!再错不了的!”

金儿又细细问了马车停在哪几个位置,可是镇上的必经之路。又问了车夫都是多大年纪的,可都记下了话头儿,老刘见金儿问的细,便也收起玩笑模样,认真作答起来。

只内心想着还好自己都安排妥当了,不然都搭不上话。

再看如今这铺子里的女娘,可真是一个比一个有派头,尤其这金儿,越发得了这谢掌柜的真传!自家掌柜,可真是会调教人!

俗话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谢芳草想着平民女娘还有其他一些村里的女娘,若是来了,怕是不会知道芳草记这个铺子,便包了好几辆马车,让马车都停在镇上的各条路上,当一日的专属公交车。

若是有人问今日七夕哪里热闹,车夫便回答说芳草记铺子开业,那里有许多七夕的活动,若是有人去,便搭了人去,另不另收钱,车夫自己定。

既为芳草记带来了人流,又让车夫不必到处跑着拉客,一举两得的事情。

“嫂子,镇上真能找到活路吗?镇上又不能种田,俺们怎么讨生活?”

走了半宿山路的郑嫂子和郑燕姐,瞧着这黄寨镇上人来人往,觉得镇上好像也来错了,满目彷徨,好像去哪都活不下去。

瞧着十二岁的小姑子郑燕姐急的要哭,郑嫂子咬咬牙,抓紧燕姐的手,故作镇静道。

“燕姐儿,别怕,咱们去问问人去,镇上定有讨生活的法子。”

郑嫂子瞧见路边停的马车,想来定知道的多些,便走过去问。

“老爹,这镇上有没有招人的地方?俺们刚从山里过来,想在镇上找个事情做,苦点累点都不怕的,俺们能吃苦,不知老爹你知不知道哩。”

老林头正坐在马车上吃包子,等着接客呐,就遇到这两个女娘问话。

“镇上哪有地方要女娘的?总不过是做些浆洗衣裳洒扫的活计,别的地方倒是少要女娘的,对了,今日新开了一个卖女娘衣饰的铺子,里头的伙计都是女娘,我载你们过去看看。”

“老爹,过去铺子要多少文?俺们身上没多少银钱哩,这是俺们山里的果子 ,给你几个行不?俺们一路都是吃的这个,老爹,你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