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留洋大小 姐互换灵魂后[民国](89)

作者:鲜肉豆沙粽 阅读记录

离家数年在外漂泊,母子性格又都是如此刚硬,从不肯说一句软话。

虽然从没有诉之于口,可是难免也有记挂的吧……

“哥哥,其实我也不明白,你一个人在外这么久,不娶妻,也少有朋友往来,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回去的路上,怜青忍不住问。

沿路有挑着担子的菜贩子,尤怀瑾顺道买了一些拎在手上。

他笑道:“孑然一身,没什么不好的。”

了牵挂和惦念,就可以放心去做任何事情。

怜青想了想:“人生在世,若孤苦一人,又有什么意义呢?”

尤怀瑾没有回答,只是微笑。

怜青看了哥哥一眼,试探问:“蕴青同我说了你和她之间的事,哥哥,我觉得你应当不讨厌她。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的亲人,无论如何,我都希望你们相处愉快,不管以什么关系。”

尤怀瑾偏过头,淡淡道:“回去吧。”

-

深夜,万籁俱寂,唯余一盏孤灯亮着。

窗边,尤怀瑾揉了揉酸疼的胳膊,放下笔,望向夜空。

平铺的稿纸被夜风吹起一角,如果有人能看清纸上的文字,那么就一定能认出,这熟悉的文风出自锐锋笔客之手。

锐锋笔客自从崭露头角以来,素以辛辣讽刺出名。针砭时弊,毫不留情。

因为从没有人见过作者真容,在大众想象里,这人一定是一个狂放伟丈夫。所以绝不能料到,他有一副如此温润的皮囊。

北伐在即,时评文章已成一半,尤怀瑾却望着夜空出神。

每到夜深露重的时候,胸膛的疤痕总是隐隐作痛。

去岁,他谎称自己出差,实则是遭遇暗杀。那篇揣测锐锋笔客遭遇不测的文章的确属实。

他的笔墨太过辛辣,总有被触犯利益者要杀人灭口,这也是他从不肯暴露真容的初衷。然而,风险永远无法杜绝。若想保全家人,最好的方式就是他回答怜青的那四个字——孑然一身。

夜风泛着凉意,尤怀瑾揉了揉额角。似乎自己也不知道,为何突兀地出神。

偶尔想起怜青的话,偶尔浮现咖啡馆的那一天。

良久,他垂下头,重新握住笔写作,却怎么也无法专注。

笔尖划拉纸张发出声响。

无意识地写了什么,低头一瞧,只见是一行字:相思了无益。

尤怀瑾微微皱眉,快将这一行字划去,似乎这样就能把心中那丝难言的情绪掩盖,当做从未发生过。

战争、民生、国家危亡……他看见了笔下的千里焦土,乱世流民。

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月上中天,直到黎明出现。

灯花燃尽,一盏又一盏,文章终于写就。

数日后,报童的声音传遍大街小巷。

——“号外号外,锐锋笔客再度出山……”

关公馆。

餐桌上,关承望放下报纸,眉头紧锁,“又打仗了。”

二姨太不通时事,招呼保姆上早餐,一边问道:“又是谁打谁呀?”

关承望摇头说道:“这回不是那几家,广东革命军北上,一路打了过来,看现在的战事,吴佩孚是吃了好几次败仗了。”

大太太接过报纸看了看,顺手放下,“会影响家里的生意吗?”

关承望点燃一支雪茄,抽了两口才说道:“没打过交道,不知什么情形。”

大太太想了想:“由他是哪路军,打仗总是要钱的。咱们家横竖没有站过队,老老实实做生意,便是要杀头也得有个理由。真祸到临头花个钱消灾罢了,以往不都是这么过来的。”

关成望皱眉:“这次是正经的革命军,你还当是以往那些胡来的军阀吗?”

大太太冷哼,淡淡道:“我不懂什么革命军,只知道兵过如蝗虫,哪个来了都得脱一层皮。”

关承望眉头一拧,还想再说什么。

二姨太见势不对,赶忙笑道:“老爷太太快吃早点吧,要凉了。外头打仗。关咱们家什么事儿?我就没见过不打仗的时候,日子不都照样过来了。要我说呀,比起关心那些没影儿的事,不如操心咱家几个少爷的婚事。您瞧,去年年前,文家兄妹俩都还没着落。这才小半年,都成婚了。咱家几个年纪都不小,可得上赶着。”

一番话从国家大事拉扯回了家长里短。

大太太缓和了脸色,摇头道:“不是我不操心,现在民国了,几个孩子都不爱听管教,做长辈的越插手他们就越不听。”

“靖澜是老大,原想着让他带个好头。可是前头的事儿你也知道了,怜青退婚,本想再为他另寻一家,但我瞧他并没这份心思,索性撂开手,由他去。”

二姨太眼珠一转,不动声色道:“大少爷是要继承家业的,一心忙外头的事也在理。即便太太不操心,也多的是好人家的姑娘任他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