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留洋大小 姐互换灵魂后[民国](73)

作者:鲜肉豆沙粽 阅读记录

因为公寓面积小,再加上男女之别,尤怀瑾另外给宝枕宝盈租了一间房子,就在隔壁。这样住得近好照应,更好避嫌。

日子走上正规没多久,小公寓即将迎来一位新客人。

这天,尤怀瑾带来一封电报,对怜青道:“蕊蕊,豫章来了消息,母亲动身来上海了,看发报的日期估算,这两天就到。”

怜青刚下学,书本还未放下,听见这话愣了一会儿。

“你不用太担心,退婚的事情木已成舟,即便母亲过来,也没法改变。”尤怀瑾说。

“嗯,我明白。”怜青垂下头。

嘴上虽说着宽慰的话,可是兄妹俩都明白,以母亲强硬的性格,这一关怕是不好过的。

-

“旧社会的女人很少能出远门,一是因为身体不便,三寸金莲限制了行动,而这种残缺使得走路姿势并不好看,不符合现在的风潮,那些女子也觉得这样很拿不出手,愈发不愿出门。二是一直以来的社会风气,总是强调女人不能抛头露面,好像只要出了门,道德品行就很不端正似的。虽然民国之后这样的论调很少听见,可那些从旧社会踏过来的女性仍生活在保守的环境里,无法像新时代女孩子那样自由。”

老师在课堂上讲史,怜青听得入神,记笔记的手蓦然停了。

下学后,宝盈见她情绪不佳,略猜到缘由,宽慰道:“咱们班上那位王小姐也是裹了脚的,和咱们一样。您不用觉得难堪。”

“我没有。”怜青摇头,“宝盈,我没有想到自己。我是突然想到母亲,她这辈子没怎么出过远门,小脚也裹了半辈子,比我严重得多。我记得咱们刚来上海那会儿,心里多么忐忑。她呢?她坐火车的时候怕不怕?”

宝盈顺着话头想下去,心里一酸,也知道怜青作为亲生女儿,只会更加难受。可是这会儿只能干巴巴劝慰:“放心吧,少爷怕错过,一早就从汽车行叫了车,亲去接人了。况且,太太出门身边一定跟着周管家,他是办老了事的,定能安排妥当。”

周管事是二房心腹,从父亲在时就效忠着,此后她们能够在家中立足,不吃暗亏,也是因为有这位得力管事。

“嗯,有周叔在,我放心。”怜青点头。

-

车站,火车轰鸣而至,站台边人山人海,穿着藏青长褂的中年男人拎着箱子走在前,他稳稳走出一条路,护着身后的人顺利通行。火车站来往的人大多穿着“文明装”,时髦打扮,见了这一行人,不由得注目。

“太太,到了。”周管事擦了擦额角的汗,回头道。

在他身后,女人穿着旧式缂丝对襟长裙,发髻一丝不苟盘在脑后,兴许是因为舟车劳顿,又或是长久地待在宅院不见天日,她皮肤极白,眼尾的细纹增添岁月的痕迹,却足以见得年轻时的美貌。只是她面容冷肃,嘴角往下垂着,似乎习惯这副神情,叫人很不敢惹的模样。

迎着众人若有似无的目光,女人恍若未觉,即便走路很慢,却依然坦荡。

“您脚疼吗?”周管事招了招手,“柳妈,劳驾你过来扶着太太。”

柳妈是尤府的老人,这回也是第一次来上海,老人家更是疲累。

张氏摆手,“别啰嗦了,我还好,只是坐久了腿麻。”

“少爷应该已经到了。”周管事在人群里逡巡。

这时,忽有人上前道:“尊驾,打搅了,敢问这位可是尤府太太?”

“您是?”

周管事警惕打量来人,只见是个很年轻的小伙,梳着摩登短发,文明打扮,“我是关公馆派来接尤太太的,我家主人说,关尤两家是故交,尤太太到了上海,请一定让我们略尽东道主的礼仪。”

周管事仍觉不妥,只是不好出言拒绝,便转头看向话事人。

张氏默默听了一会儿,便利索道:“小哥,你家主人心思我领了,只是我刚到上海,尚未见到儿女便往关公馆去,怕是不妥,还是改日再行拜访。”

“尤太太若是担心这个,尽管放心。我们这边的汽车已在等候,您只管来,那边自有人同令公子打招呼,届时也请您一家赏脸吃个便饭。”小伙子一番话说得十分熨帖。

张氏并不扭捏,转瞬便拿了主意:“好,那劳烦你了。”

一行人坐上去往关公馆的车。

周管事原本心中狐疑,直到看见十分气派的花园别墅,这才信了几分。

“我同关太太曾有过数面之缘,不过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她是个极体面的人,现在给我脸面,愿意邀我去府上坐一坐也是有的。我做主的事,你且放心。”张氏淡定道。

周管事还未说话,前头开车的小伙子笑出声:“太太您是个敞亮人!我不至于将你们拐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