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昭玉(91)

作者:濯玉君 阅读记录

从裂痕处看去,织玉终于明白方才那光泽从何而来,原来在竹筒的内部,还嵌了一层金属,似乎是为了保护竹筒中的物体。

除了这一层金属,竹筒本身平平无奇,没有机关也没有陷阱,但包裹其的泥人便已经足够伪装了,至少在此之前,她不曾想过,其中还有玄机。

竹筒塞着的,却是一张白色的绢布,李大夫将绢布扯了出来,轻轻一抖,绢布便如蝴蝶展翅一般舒展开来,曳落于地。

织玉连忙俯身将绢布的另一边拾了起来,直到这时,两人都惊讶地发现,绢布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大上许多也薄上许多。

而在绢布上,黑色线条错落有致,吸引着好奇的目光。

“还以为会是封信……”李大夫凝视着绢布上的图案,言语中充满了困惑,“怎么看着像是……”

织玉抿了抿嘴,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这上面的图案显然是画,画师藏了一幅画,听起来既合理又不合理。

但这幅画,似乎有哪里与普通的画不同,她的视线落到红色的印章上,“马”字就像一匹真马一样栩栩如生。

毫无疑问,这就是马画师的亲笔画。

“莫非这就是魏朝大皇子让他画的那一幅?”织玉沉吟道。

李大夫摇了摇头,倒不是否定,“老夫也不知,这种神神秘秘的事情,也不是老夫能够知道的,不过能让他用这种方式藏起来的画,怎么也不会简单。”

“他的家人如今在何处?”织玉将绢布卷起来,重新塞回竹筒中,一番思索之后,心中有了计较,“或许他们能知道其中的秘密。就算不知,这是他的遗物,该交给他们才是。”

此时,李大夫的眼中终于流露出悲痛来。

织玉见状,心中一沉,顿时有了不好的猜想。

须臾之后,李大夫的话证实了她的猜想,“都没了,一年之前,他的死讯传来之后,他的夫人带着孩子和家中仆人回娘家,路上不知怎么马车翻了,滚到了山崖下面,一个都没活下来,还是我去替他们收的尸。”

织玉沉默下来。

“看你的表情,也不相信那是场意外了?”悲痛转瞬而过,李大夫盯着她,仿佛想透过她的神色看出点什么。

织玉沉声道:“时间这么巧合,说是意外,恐怕也没人信。”

李大夫叹息道:“你说的没错,的确不是意外,我这点医术好歹还是派上了点用场,给他们收殓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身上残留着迷药的痕迹,显然是有人伪造了这场意外。”

“就是为了这幅画么……”织玉不禁低语,手中的竹筒忽然变得沉重起来。

她看向李大夫,尚未开口,李大夫已经猜到她的意图,连忙摆手道:“别看老夫,这就是个烫手的山芋,一不小心就要惹来杀身之祸,老夫还想安度晚年。”

“你不想为他报仇?”

李大夫这时又表现的很豁达,摇头晃脑,一副老学究的样子,“冤冤相报何时了,当初我就劝过他,这事危险,他不听劝,以至于酿成大祸,我已尽到友人之义。”

织玉点点头,听说了马画师及其家人的事情,她也无意将竹筒交给李大夫,这不是害了人家不成,但究竟该如何处置,却又犯了难。

“姑娘,听老夫一句劝,找个没人的地方烧了吧,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可千万别因此惹上麻烦。”

烧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是最好的处理办法,但一想到背后为此洒下的无辜之人的鲜血,她又实在下不去了,究竟是什么秘密,值得如此兴师动众?

还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她的心里也有许多好奇。

外头的日光渐渐黯淡,折腾了这么久,太阳也快要落山,李大夫见她纠结神色,便知道又是一个不听劝的,摇了摇头从供桌下扒拉出一堆瓶瓶罐罐,一股脑塞进织玉手中。

“我以后估计也不来这儿,这些东西放着也没用,都给你吧,我看你指定能用得上。”

织玉愕然地看着,好不容易抑制住甩开的冲动,仔细一瞧,每一样上面还粘着一张纸条,写着什么“止血散”“补血丸”“风寒方”,最离谱的是……

织玉拈起其中两个药瓶,将其上的字对着李大夫的方向,一脸的不信,“解毒丸?解蛊丸?这世上毒蛊种类千千万万,它还能都有效?”

“怎么还不信了。”李大夫看她一脸该不会要吃死人的神情,气得吹胡子瞪眼,“老夫家里可是世代行医,要不是看你顺眼,才懒得给你,叫你拿着就拿着,废话什么!”

“好,好。”织玉笑着应道,将这些奇奇怪怪的药收好,又问,“我送您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