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昭玉(55)

作者:濯玉君 阅读记录

这一次谢砚却说:“未必。”

未必?织玉正感到疑惑,马车徐徐停下,谢砚掀开车门处的锦帘,回首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也许是因为,在她看来,你现在是我的人。”

他说完便下了马车,失去依靠的锦帘晃动两下,重归平静,织玉愣了愣神,虽然知道这话中并没有调侃意味,终究难免脸上微热。

但转念一想到大皇子妃的举动,那点儿热意很快又散去,通过这句话,她总算明白了其中关窍,一时不知该该作何感想。

大皇子妃想帮秋夕是真,因为她的确是真心同情佩服秋夕,而将自己故意推到大皇子面前也是出自本心。

正如谢砚所说,她想“祸水东引”。

救一人却将另一人推进同样的火坑,在这般自相矛盾的举动中,她也许有过挣扎,最终决定这么做,却是因为织玉的特殊身份。也许是觉得织玉会武功,拥有反抗的能力,也许是相信织玉和谢砚的关系会让大皇子顾忌。

织玉长舒一口气,小的时候,有人抢走了她手中的馒头,当她向爹娘哭诉之时,他们会说那是坏人干的,这些人只会做坏事,让她离他们远一些。但后来多年的暗卫经历让她明白,受人推崇的好人不是总做好事,恶名远扬的坏人也会有良心发现的时候。好与坏,早已经淹没在了利益与立场之中。

她不再去想这件事,下了马车,随着谢砚和栾辙走进四方馆中。

三人穿过前厅,走进使团所住的小楼之时,织玉房门口一个徘徊的身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那是一脸忧愁的江祺,他时不时看一眼房间内,时不时望向楼梯口,见到三人回来,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急匆匆地跑过来,哀叹了两声,又不说话。

三人被他这举动弄得如堕云雾中,心底皆是纳罕,秋夕不是救出来了吗,他怎么这副样子,莫非后来又出了什么变故?

“怎么了?秋夕姑娘出了什么事吗?”谢砚不解地看他。

“不是。”江祺挠了挠头,似乎不知该如何开口,半晌指着织玉的房间说,“她在里面,你们进去就知道了。”

但是谢砚和栾辙都没有动,而是看向织玉,江祺不知所以,看到织玉脸上有些尴尬的表情,忽然恍然大悟,手忙脚乱地解释道:“织玉姑娘,真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的……哎,我也不敢让别人看到,一时情急才让她躲进了你的房间……”

“没事,我的房间里又没有见不得人的东西,你们进来吧。”织玉打断他的话,率先推门走了进去。

正如她所言,她的房间里一尘不染,陈设一如刚住进来的时候,要不是梳妆台上放了个包袱,旁边有一把横放着的梳子,这个房间里就像没有住人一样。

而在此刻,一个少女正垂首坐在房间内唯一张圆桌旁边,她背对着门,身形纤瘦单薄,如瀑长发垂至腰间,仿若从画中走出的玄女。

听到背后的声响,她没有动,只是轻轻地叹息了一声,“江少爷,我已经说过了,我很感激您,但是没有办法接受您的好意。”

“秋夕,不是我……”江祺走在最后面,闻言委屈地出声道。

秋夕背影僵了一声,缓缓转过身来,首先见到的是最前面的织玉,因为是个熟悉的面孔,她脸上的警惕散去,看着织玉全然不同的打扮不禁一怔,而后又看向后面的谢砚和栾辙,见到是两个丰神俊秀的青年,又是一愣。

明眸微动,立刻猜出了他们的的身份,在江祺介绍之前,已经起身向几人拜了下去。

织玉连忙扶住了她,江祺也在后面“诶”了一声,秋夕抗衡不了织玉的力气,只好作罢,仍然面露感激地看着他们,眼中似有泪光。

谢砚冷眼看了一会儿,在织玉出言安慰了秋夕几句之后,方漾起淡淡的笑意,“秋夕姑娘不必行此大礼,我们也只是帮江少爷的忙而已。“

秋夕抬眸,触到他的目光,轻颤了一下,咬着唇为难地低下头。

江祺看到她这副样子,心中又涌现出无限的怜惜之心,主动说道:“谢公子,是这样的,还有一件事,需要麻烦你们……秋夕她,想和你们一起回南齐去。”

他说的很慢,声音也越来越低哑,似乎极不愿意说出来。

“为何?”谢砚问道。

“我来说吧。”秋夕捏着衣角,鼓起勇气开口道,“我的母亲是齐朝越郡人士,嫁给行商的父亲后随他来到魏朝。母亲去世前,一直念叨着想要回去越郡家中。如今父亲的债快要还完了,我也不敢再在魏都待下去,便想着趁此机会实现母亲的遗愿,去越郡寻找母亲的家人。”

她的声音本就婉转动听,这一番话说的更是情真意切,抬眸看过来时,一滴晶莹的泪珠顺着面颊滑落,充满希冀的眼神怯生生地盯着谢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