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昭玉(37)

作者:濯玉君 阅读记录

那清醒的北狄人面上露出不耐烦的神态,织玉还以为他又要发作,没想到他哼了两声之后,竟然真的解释了起来,说是他们三人在附近喝酒,另两人喝醉之后较量力气,不小心打伤了对方,他们刚去医馆包扎,马上要回去了。

他解释得还算合理,加之三人行迹并不可疑,领头的卫兵略一点头,转身道:“走。”

一声令下,其他人再有不满,也无可奈何,只好收起武器转头往来时的路走去。

见他们竟什么也没做就离开了,织玉心中惊讶,悄悄跟了上去。

北狄人似有所觉,抬头一看,只见到轻轻摇曳的树叶,恰逢一阵微风拂过,树叶摇得更响,他暗道自己在中原待的久了,也沾染了中原人草木皆兵的习惯,便不再理会。

而另一边,当那队卫兵走到另一条街上,再也见不到北狄人的身影时,方渐渐停了下来,脸上的愤懑难以掩饰。

一个稚嫩的声音率先响起:“队长,我们为何要对北狄人如此放纵?他们分明违反了宵禁。”

另一人附和道:“没错,实在是太憋屈了,就该回去跟他们打一场才是。”

又有人说:“前年北狄这些蛮子劫掠潭州,要不是成将军带兵将他们打跑,还不知道多少百姓要遭殃,怎么现在反倒要对他们客客气气的?”

“我何尝不是这么想的。”领头的卫兵脸上也有怒气,众人脸上一喜,却又听他愁眉苦脸地说,“但是上面的命令如此,我们又能怎么办?”

“上面?”还是那个稚嫩的声音,“我不信将军大人会发出这样的命令!”

领头的人原本想呵斥他两句,见他年轻的脸上掩盖不住的愤怒与热血,最终也只是长叹一声,向四周张望了一番,才低声说:“这是陛下和大皇子的意思,我们还是不要再多过问了。”

新月如钩,徐徐隐入乌云之中,最后一点儿月光消失,众人脸色的沮丧也看不清了。

***

织玉回到四方馆时,仍在想着方才的事情。

她长在彦朝的南方,与北狄相去甚远,这还是她头一回见到北狄人,虽然他们的确与传闻中一样彪悍,但或许因为自己身有武艺,也不觉得十分可怕。

但对于许多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十几年前北狄造成的一场灾难,仍然会谈之色变。

北狄与魏彦接壤,当时北魏新皇登基,国力孱弱,北狄趁机进攻,北魏朝中无良将可用,竟叫北狄一路打到了魏都城下,险些连魏都也要被迫南迁。

幸而北狄贪心不足蛇吞象,见北魏可欺,自以为天下尽在掌握,竟分兵三路,一路攻打魏都,一路向东一路向南,连彦朝和南齐也想进犯。

显而易见,北狄怎么可能是齐彦的对手,这两路军队节节败退,连累得攻打魏都的队伍补给不足,不得不撤退。

而这时,北魏也出了个用兵如神的将军成厉,将北狄又赶回了塞北的雪原之上。

这一站虽然北魏惨胜,齐彦两国损失不大,但北狄人动辄屠城,所过之处尸横遍野的景象还是让三朝百姓对北狄的恐慌达到了极点。

在魏都,不管是手无寸铁的普通百姓还是披坚执锐的士兵,似乎都谈之色变,对其怀有愤恨之意,却因为魏皇谈和的决心,不得不一再忍让。

说到和谈一事,方才医馆中一人的话语,又重新回荡在她的脑海中,引起她的警觉。

魏皇想要与北狄和谈一事,已是人尽皆知,许多人都认为这是魏皇想要暂停兵戈休养生息,但若是为了联合北狄攻打彦朝呢?

又是与北狄和谈,又是拉拢在南齐身份特殊的谢砚,魏皇若真有别的打算,恐怕所图不小。

想到此处,她心中隐有忧虑,却又不知道这担忧从何而来,自己似乎也束手无策。

只能安慰自己,这些话,医馆中人也能听见,说不定还听得不少,真有问题,他们也早该报给徐明硕了。

她回到房间换了衣服,又踱步到窗台边,提前放好的发丝静静地夹在缝隙之中,门口地上的炉灰也没有改变位置。

齐彦前去赴宴的人还没有回来,四方馆中极为安静,只有奴仆扫洒的声音偶尔响起,她推开门出去,走到前厅之中。

四方馆的管事正在安排明日的膳食,见到她,热情地招呼道:“玉姑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也许是他们得到了魏皇的命令,这两日,南齐使团中人都可以明显感觉到魏朝对自己的友善,尤其在四方馆中,可以说是有求必应。

织玉虽然不是正式的使团中人,依然得到了他们的热情对待,甚至比别人都更要热情。

织玉微笑着点点头,“有一事想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