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从齐都传回来的都只有坏消息,我们知道先皇和前太子会针对兄长,但是没想到他们如此肆无忌惮。很多次,二哥都说,他很后悔当初的怯懦,甚至动了要前往齐都将大哥换回来的念头,只是被父王和郑氏阻止了。”秦晴脸上满是惆怅,被深埋的往事再度浮现在眼前,与现实交织在一起,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郑氏其实……背地里做了许多事,但因为这件事,我们和二哥的关系并未受到影响,可若是连二哥也变成了敌人,我……”
她茫然地看向窗外明媚的天色,余下的话再也说不出。
第105章 娶妻
距离秦晴告诉织玉往事那一天又过了四五日, 这几天里秦晴再也没有出现过,从前织玉不愿意见到她,因为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她, 如今她不出现了,织玉反而又期待她的出现。
那一天秦晴答应查到结果会知会她一声。
织玉不得不承认,虽然离开了, 但从内心深处, 她仍然关心着那个人。
自从来到端州, 虞三娘倒是过得比织玉自在多了, 她热情好客,很快和周围的邻居打成一片,近来又寻思起和其中一人一起做点小生意, 每天下午两人都聚在小院里讨论。
看到自己娘亲如此有活力, 织玉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但此前她忙于应付秦晴,没有参与其中,好不容易有时间了, 便也在旁听她们讨论。
另一人是个和虞三娘年纪相仿的妇人,邻里都叫她周夫人, 家里是行商的, 丈夫孩子大半时间都在外面, 她自己闲得无聊, 手里又有些闲钱, 便想做点什么。
中秋时周夫人吃了虞三娘的月饼, 觉得很有意思, 动了心思。
“南街的那家铺子我去看了, 位置还行, 但里面的家具也太老旧了,要是盘下来,少不得得重新换一遍,不是一笔小数目,我觉得不太值当。”周夫人吃着点心道。
虞三娘半辈子不是种田就是在温家做些杂活,哪懂得这些,听着周夫人说的,只觉得她实在是个行家,连连点头。
周夫人又点评道:“上九甫那家铺子新是新,位置又不行,平常就没几个人,俗话说,这酒香也怕巷子深,也不好。”
虞三娘见她连着否了两个,有些不知所措,“那你看该选哪一个?”
周夫人做出一副为难的表情,“要我说,还是正大街那间铺子好,就是这租金忒贵,而且——”
她仿佛有什么为难的,说到这里停住了,这时,织玉端着茶杯从厨房走过来,放到她们面前的桌子上。
“玉儿,你怎么跑厨房去了,怎么也不跟为娘说一声,为娘去泡不就好了。”虞三娘心疼地看着她。
与此同时,周夫人也看着织玉,她们并非第一次见面,但以前都是匆匆一瞥,这么近距离还是头一回,当真是清丽动人,难怪近来总有人向自己打听她。
“没关系的。”织玉抿唇轻笑,虞三娘总觉得亏欠了她,这也不让她干,那也不让她干,“我学过北魏的煮茶法,味道与越郡不太一样,娘您和周夫人可以尝尝看。”
周夫人也不客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眼神一亮,连连称赞道:“太好喝了,果然非同一般。”
织玉微笑应了,将话题转到先前的话题上,“我听到你们说铺子的事情,如果是银钱方面有顾虑,我那里还有一些积蓄,盘下一间铺子应该足够了。”
周夫人闻言有些尴尬,“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虞三娘也将织玉的胳膊拉住,小声地在她耳边说了一个数目,织玉听罢,脸上表情倒是没什么变化,只是多看了一眼周夫人,“这个银子我还是拿的出来的。”
月前在合水城,走之前谢府将她落在月鹿的行李送了过来,温家在银钱方面倒是不会亏待她们这些暗卫,这些年她也有一些积攒。
宋家原本还要将那只叫小白的黑猫也一并送来,然而小白多次从笼子里逃脱,他们只好继续将小白养着。不过经历了这一遭,再没有人敢扔它出去,都是好吃好喝当祖宗供着。
周夫人被织玉这一眼看的有些莫名,待听到她的回答之后,却是心里一惊,一些奇怪的念头冒了出来。
一对突然出现在端州城的母女,本就有些神秘,虞三娘说他们是从彦朝来的,可是织玉却会北魏的煮茶,看不出她们是以什么维持生计,却出手阔绰。
周夫人低下头,看着手中的茶杯,有些不敢直视织玉。
虞三娘还有些疑虑,织玉拍了拍她的手叫她放心。
周夫人惊疑不定地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整理好思绪,抬起头笑吟吟地说道:“这感情好,银子方面倒是我多虑了,不过眼下还有点儿小问题,就是那间铺子的原主人,不大好说话,他侄女又是郡丞的儿子的小妾,平时就狗眼看人低,织玉姑娘啊,我看你跟郡主认识,不知道郡主能不能从中说和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