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下乡的妹妹回来了(810)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那你平时有没有和劳动局人事局对接的经验?”

“有,以前去局里面跑腿的活都是我干。”

舒今越于是又问了几个相应的问题,感觉她回答得不错,态度不卑不亢,待人接物也比较能拿得出手,当即拍板:“那你明天就来上班吧。”

“啊?!”李雪梅一愣,“刚才我……”问前台小田的时候,小田一听她是国营厂出来的,只是帮她登记了一下信息,让她回去等通知,她以为诊所已经招够了,也就没抱希望了。

怎么来找她们聊两句,还聊出一份工作来?

而且是待遇非常好的工作。现在外头都在传今越诊所的收入高,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的抓药师傅,拿的工资也相当于外头很多中级干部,而且人家劳保待遇啥都有,虽名为私人诊所,其实不比公家单位差。

“我最近正在招人,报名的人很多,你先帮我初步做一下筛选。”今越当即安排起工作,她现在挺忙的,整个医院从医生到护士到后勤,初步计划先招50人,目前能确定入职的只有二十多个,还有大半仍在招聘中,每天报名的人也很多,每次都需要她亲自一个个的筛选,太费时间了。

她一边说着要求,李雪梅一边掏出笔记本,“刷刷刷”的记录着,有不明白的当场问,今越当场讲,俩人居然不知不觉聊了两个多小时。

因为时间太晚了,今越就没回家吃饭,而是叫上李雪梅上外头吃,顺便继续聊工作。

“你这几天暂时先在诊所办公,明天我让小曹给你腾一间办公室出来,需要什么报给他。”

“好,也不用太麻烦,有桌子板凳就行。”李雪梅还有点拘谨,总觉得像做梦一样,这份多少人争相报名的工作她得来太简单了。

她有点担心,自己要求太多的话,舒今越会不会不要她了。

“雪梅姐不用这么拘谨,有什么说什么就是,你来了就知道,其实我们医院女同胞占绝大多数,大家都是直爽人,好沟通。”

李雪梅放松下来,于是又开始询问舒今越,“每个科室大概需要配备几个人,医生护士分别多少,你这里有计划没?”

今越直接甩过去一张纸,那是她跟赵婉秋、齐佩兰、胡荣胜齐立新以及老王头两口子一起商量定下来的,算是中西医各部门都兼顾到了。

李雪梅一边看,一边记录,菜还没上齐,她笔记本已经记满了三大页。

舒今越挺喜欢这样的工作态度,笨点拘谨点没关系,只要愿意学,只要学习总会进步的。

“对了,还有一个事儿,我需要配备一家能中餐供应七十人、晚餐供应三十人用餐的食堂,你也帮我留意一下。”开办食堂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那附近就是商圈,经营的小商小贩很多,但为了工作方便,还是得有自己的食堂才行。

“至于食堂员工,我们胡同有不少人都想去,到时候我让他们来找你报名,你看着办就行。”

晚上回到柳叶胡同,今越刚把“医院食堂要招人,年龄限制在六十岁以下”的消息一放出去,当晚就有十几号人来找她。

本院的赵大妈冯大妈等人主要是年龄超了,不然她们也想去呢,就是李大妈听说,也来门口看了会儿热闹——

食堂的工作,那可是大锅饭时代最抢手最吃香的岗位啊,以前能在食堂上班的,那都得是关系户中的战斗机才行,就像以前的牛小芳能在国营食堂上班,那是她小姨找的二婚老公在国营食堂当经理,她刚初中毕业就给安排进去了,不然她照样要跟今越一样下乡,她妈的工作可是要留给未来嫂子的。

这么一想,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了,争先恐后来报名,一个晚上人数就超了,还有没报上的捶胸顿足,问今越她的医院里还有啥是他们能干的。

还有啥,当然是打扫卫生搞后勤,医疗废物转运之类的,今越也按照邻居们平时的为人招了几个。而在今晚招的这些人中,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杜爱国——范秋月的丈夫。

“当年我家老杜是以高中毕业生的身份插队的,他可有文化了,村里开啥会都是他来主持,他还写得一手好文章,好几次被县里选上呢!”范秋月拉着杜爱国,极力推销自己丈夫。

“他别的本事没有,但写文章,做点文字工作还行,前年考公办教师,他的文章写得最好,分数是最高的,可惜……”没舍得花钱走关系,还是没考上,这两年就一直当着代课教师,勉强能养活自己,养孩子买房子全靠范秋月。

舒今越没想到杜爱国也愿意来她的医院上班。

杜爱国写得一手好文章,这还是舒文晏说的,去年他写的好几篇学校活动简讯都上了报纸……想想吧,那么千篇一律的简讯通稿,压根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东西,他愣是用一肚子的墨水写出了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