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压下心头的躁乱,姜岁欢问姜叙白。
“之于姜家和盛家,广平侯府算不算是他们的仇人?”
思忖半晌,姜叙白微不可闻地点点头。
“算!姜家这边暂且不提,盛家多年来,对广平侯府恨之入骨。”
姜岁欢神色渐渐冷了下来。
“盛光年的死,并非白玄冥亲手所为,而且……”
有那么一瞬间,姜岁欢很想对姜叙白说,而且白玄冥那日临时告假的原因,是在乱葬岗捡到姜家被丢弃的孩子。
盛家和姜家眼中的仇人,救了盛家和姜家的血脉。
你们凭什么,凭什么要把盛光年的死,怪罪到白玄冥头上?
话到嘴边,又被姜岁欢狠狠压了回去。
说出真相又如何?盛光年活不过来,白玄冥也活不过来。
说不定盛家和姜家还会因为她曾经的身份是广平侯养女,联起手来给她下绊子。
她在京城的脚步还没站稳,找到为父兄翻案的证据之前,她要守住这个秘密。
在姜叙白的注视下,姜岁欢忍着胸口的烦闷说出了后半句。
“而且白玄冥一家六口已经死于两年前,再深的恩怨,也该到此结束了吧。”
第299章 白家与盛家的恩怨
关于白家与盛家之间的恩怨,姜岁欢了解得并不详细。
就连变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在她印象中也非常的模糊。
这件事在广平侯府是一个禁忌,不能说,不能提,也不能问。
姜岁欢会对此事有所耳闻,缘于几年前,四哥白北麟小小年纪便在沙场立下战功。
他当时创下的奇迹有多惊人呢,比秦淮景和萧令仪那两个蠢货可要举世闻名多了。
这本是光耀门楣的喜事,按照朝廷过往的惯例,白北麟也该入京接受朝廷封赏。
毕竟就连萧令仪都差点混到一个女侯的位置,白北麟被封为侯爵也几乎没有什么悬念。
这样一个光宗耀祖的大好机会,不知何故,被白北麟拒绝了。
不但拒了,他还把这加官封爵的大好机会,让给当时的另一个主将,盛其琛。
姜岁欢事后复盘过那场战役,不否认盛其琛从中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与白北麟的功劳相比,让盛其琛冒领这份功勋,多少有些以次充好。
那个时候,已经知晓自己身世的姜岁欢,对姜盛两大家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她虽然没见过盛其琛,也知道盛家这位英勇无双的小公子,是她生母那边的一位表兄。
不过当时的姜岁欢没有与姜家相认的打算,自然也对姓姜或姓盛的亲戚没什么感情。
她只知道,加封进爵的机会是四哥拿命拼来的,不该将大好的机会拱手让人。
于是便找四哥理论。
起初,四哥吱吱唔唔不肯据实相告,后来实在被她逼急了,才勉强透露出一点消息。
说白家与盛家当年有过一段恩怨,因为父亲的失职,害得盛家老爷子最宠爱的一个儿子,也就是盛其琛的父亲盛光年不幸惨死。
白北麟虽然在这场战役中立下战功,盛其琛付出的努力也不比他少。
所以让盛其琛入京去领封赏,白北麟觉得是理所应当。
他还反过来宽慰姜岁欢,人生在世,只要活得开心自在就好,名利仕途都是浮云,有则受之,无则加勉。
后来来得,盛其琛也是个骄傲的性子,并不屑于白北麟谦让给他的这份功勋。
两年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为盛家争来一个侯位。
便是名震西南一带的雪衣侯。
那个时候,盛其琛的年纪也只有十九,小小年纪便为盛家争得荣誉,不知羡慕多少旁人。
姜岁欢反正是不羡慕的。
她眼中只装得下她白家的哥哥,别人再优秀,都得靠边站。
这段过往,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姜岁欢遗忘在记忆深处。
直到初入京城那段时间,阿忍无意中又提及此事,她才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当元帝问她,为何不将自己是白玄冥养女一事如实告知姜家时,姜岁欢不得不拿朝堂局势搪塞对方。
其实真正的结症是白家与盛家当年的那场恩怨。
“自从盛老爷子当年辞官告老还乡,便举家搬回祖籍江宁。”
梵音阁内,阿忍向姜岁欢汇报最新查到的消息。
要不是姜叙白主动把盛家和白家的恩怨摆在眼前,姜岁欢并没有太多兴趣去了解远在江宁的盛氏一门。
也许姜叙白已经知晓了什么,他不戳破,姜岁欢也不会主动挑明。
但该查的事情还是要提前查清楚的。
阿忍说:“老爷子膝下三子两女,只有已经离世的盛光年和小姐的生母盛婉书是由嫡妻所生,其他子女皆是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