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也不行,本来科技技术就已经落后了,若是不买,其实更落后,买回来,既可以研究,也可以生产。
“哐当!”
忽然一声巨响传来,整个车间,不断运转的机器就停下了。
有工人来汇报:“厂长,保险丝烧断了。”
“快点修。”厂长着急起来:“怎么偏偏这个时候断了。”
这香江商人来视察,等人走了再断也好啊!
工人就说:“已经在修了。”
既然机器坏了,就要等机器修好,那也没必要在车间里受热,可以先出去等着。
温度有时候是靠对比出来的,之前在外面,大家觉得热,但进了一趟这蒸笼车间,再出来竟然觉得一阵凉爽。
纺织厂的厂长,歉意的跟外交部领导解释:“江主任,这中午温度高,容易发生保险丝断裂的问题,要是早上的时候来,那会儿凉快,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这情况,其实纺织厂的厂长提前说过,外交部的领导也是安排的早上,奈何这些香江商人出幺蛾子。
外交部领导这一淡定了,也就无所谓了。
纺织厂的厂长还一脸忧愁:“这保险丝断一次,机器就得停一次,这停一次就会产生一批残次品。”
其他人听到还没什么感觉,顾清雅却心中一动,问道:“厂长,您这残次品是怎么处理的?”
“能怎么处理,自然是给供销社,不过供销社也吃不下那么多。”说着,纺织厂的厂长摇了摇头。
付雨柔看顾清雅那损样,就知道这丫打上了这些残次品的主意。
不过这样的场合,顾清雅没继续多问。
纺织厂的厂长也不好过多抱怨。
第1185章 没什么,就是看见了一个笑话
一行人去了纺织厂厂长安排的会议室休息,没办法,一般的办公室坐不下,人比较多。
很快,办公人员就上了热茶上来。
“这么热,上什么热茶,来点冰饮。”冯先生挑剔。
这自然是没有了,而且国人待客,那就是热茶,不管冬天夏天都是。
冯先生在挑剔喝的,其他正经来投资的香江商人,却开始说起了机器断电的问题。
外交部领导游刃有余道:“就是因为我们国内的机器还不行,几位来开厂,可以用最新的机器,肯定不会发生这种问题,自然后面的销路也不是问题,如果担心太热,可以在车间安装空调降温。”
在车间安装空调降温是不可能的,这些香江商人都是资本家又不是慈善家,车间里温度高,受罪的是工人,又不是他们,只要能保证机器能正常运转就行。
外交部领导也没办法,国外那些人,听到买机器的是国人,即便是淘汰的二手机器,都不愿意卖给他们,即便最后愿意卖,也是故意抬价。
让国内本就不多的外汇资金更紧张了,但是不买也不行,很多时候都是明知道吃亏,还是要买。
而且那些外国商人,还设置文字陷阱,国内如今请律师的概念还不完善,吃了好几次大亏,还没办法。
但这些香江人去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如果这些香江商人买了,却因为在国内办厂,将这些机器运送到国内来,就等于国家没有花钱,就买到了这些机器。
到时候香江商人肯定是要聘请本地人上班,也是教会了他们,而且来了他们的地盘,他们想要视察一下车间,也是没问题的,这也是解决了很多困难。
所以,让这些香江商人来内地投资,是必然要走的一步,外交部领导也才因此如此上心。
即便知道这些香江商人狡猾,有时候也愿意让步,因为从长远的利益看,是有好处的。
外交部领导也知道这些人关心什么。
就说起了国内的优惠政策,比如租地的费用很便宜,而后是工人的工资,建设成本。
这些香江商人都听进去了,他们就是在香江无法办厂,才会来内地,反正东西生产制造在哪里都一样,但用地和人工成本低,才能赚取更大的利润。
付雨柔听着,也觉得这价格实在是低,基本等于半租半送,还有多少年的免租金政策,她听了都心动了,不信这些香江商人不心动。
这种政策,自然是外交部和国家那边都提前交涉好的,轮不到付雨柔置喙。
“听说,你们准备在鹏城成立一个特区,距离香江很近。”忽然,有一个香江商人提到了这件事。
可不是,在京市办厂,还要考虑运输,可在鹏城特区,那是隔着一条江的距离,近的很,而且走水运非常方便。
不过这个时间,只是提议成立,还没正式成立,这些香江商人就已经跟鬣狗闻到了肉味一样寻来了。